2010年,范县新城区只有1所小学、1所初中、1所民办高中;到2020年,县城区增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4所,极大缓解了城区适龄学生就地就近入学难题。
2010年,范县中招成绩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二。2017年,中招成绩全市五县排名第一;高招成绩稳步提升,一本上线人数、高分段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该县中招平均分339.4分,比第二名高出10分,令全市教育界人士刮目相看。
短短10年,范县教育如何从一个“落后生”成长为“优等生”?带着这个疑问,9月4日,记者走进范县一探究竟。
领导重视 再穷不能穷教育
简洁庄重的楼房,枣红色的外墙,校园绿树成荫,红旗高高飘扬。无论是在县城区还是在乡村,这样高标准的建筑,必定是学校。范县教育局局长黄守月说:“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十分紧张,但县领导对教育高度重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范县新城区自1997年开始建设,截至2010年,县城区仅有1所小学、1所初中、1所民办高中,完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2010年以来,该县投入各类资金10.5亿元,统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城区学校布局,真正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10年间,范县新建范县一中、范县第一初级中学等城区学校9所,增加学位1万余个;新建县第一幼儿园等幼儿园4所,增加学位720个。引资3.5亿元完成县卓越中学建设,新增初中学位1000个、高中学位4000个,城区学校“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牵挂着范县领导的心。近年来,该县紧抓标准化学校建设契机,统筹“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10年来,该县累计投入6.9亿元,在全县12个乡镇107所学校规划新建131个项目,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89栋、宿舍楼13栋,完成20所中小学餐厅建设,消除D级危房4.4万平方米,改扩建中小学操场54所,完成32所中小学危墙、危厕、下水道的改造,对全县58所中小学校园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
与此同时,该县着力提升学校技术装备条件。10年间,该县累计投入7600万元,完成全县中小学图书、仪器标准化装配,完成1200个教学班的“网络班班通”设备装配及更新升级,完成17个视频直播网络互动教室、71所中学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改造。范县一中全面升级信息化教学设备,着力打造“智慧校园”,全县教育装备再上新台阶。
可以说,近10年是范县教育发展史上资金投入最多、新建城乡学校最多、教育发展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各工程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全县整体办学条件,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该县150所学校成功通过市标准化学校验收;2016年,范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验收。
这也是范县教师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该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全县教师定期免费体检计划;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50万元,为沿黄滩区教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00元,为全市最高;将所有住房困难教师纳入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累计投资2940万元,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490套,有效保障教师基本生活。
以教师为本 筑牢育人根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10年以来,范县以开展“四比一争”(比敬业、比学习、比创新、比贡献,争做最受欢迎的教师)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全员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先后选派5000余人次到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名校进行专项提升培训;聘请魏书生等名师专家600余人次到范县,举办各类培训活动100余场次,先后培训教师3.5万人次,全县教师参训率达100%、轮训3次以上。(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曹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