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王国生8月22日莅濮调研时强调,濮阳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要关心支持油田发展,持续为中原油田创造优良环境,支持油田转型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可持续发展。
1975年9月,随着濮参1井高产油气流的喷发,中原油田在华北大地诞生。1983年9月,为支援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同时助推发展地方经济,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濮阳,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如果说它的腾飞需要一双翅膀,那么中原油田无疑就是这双承载着龙都人民希望和梦想的坚实而又丰满的羽翼。
2020年9月7日,是中原油田45岁生日。在这个重要历史时刻到来之前的8月22日,省委书记王国生专程来到中原油田,了解油田生产、企业发展情况,看望油田干部职工,并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进行视频连线,共叙油地真挚友情,谋划新形势下油地深化合作、融合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国生在中原油田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在油田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令数万油田干部职工备受鼓舞。大家表示,有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濮阳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转型发展中的中原油田一定能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机遇,挖掘自身潜力,依靠改革创新走出新路子,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贡献。
战略合作 融合发展
“油田和濮阳市一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息息相关,谁也离不开谁。”中原油田油地工作部经理李晓倩说,近40年来,油田与濮阳市和合共生、同心同德,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既谋求双赢,又瞄准常赢、长赢,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谐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形成了互利共赢、和谐共建的良好发展局面。
油地双方着眼大局、整体谋划,建立了油地高层领导定期沟通机制和项目化运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促进油地战略合作、融合发展制度化。油田持续巩固油地高层互动、分级负责、定期联络的对外协调大格局,畅通油地联络渠道,通过定期电话联络、走访、区域油地关系分析会等联络机制,主动加强与相关市、县、乡三级政府的协调沟通,增进油地互信,持续巩固油地关系和谐稳定。
“油田对濮阳市贡献的不仅仅是税收。从1981年起,油田就多次在濮阳市大量招工,解决了当地很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濮阳市还依托油田的油气资源,先后建设了炼油厂、化肥厂等一大批石油化工企业,地方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展。”李晓倩说。
2018年,油田与华龙区、开发区密切沟通,促成油田与各县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会召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良好的油地合作关系。依托良好的油地关系,油田油地工作部主动加强沟通,促进油地深度融合发展,为油田重点工作快速推进充当“先锋官”。在“四供一业”分离移交方面,始终强化与濮阳市政府的协商对接,积极争取对方对油田社会化移交、不动产登记等重点工作的支持,营造了“四供一业”移交良好的油地环境,为该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提起多年来地方政府反哺油田的事例,濮城采油厂采油管理一区经理时小龙如数家珍:油地双方以油地区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作机制为平台,创新油地勤务模式,推行公安治保“一体化”协作办公,形成了政府主导、警企联动、全员参与的打击整治合力,攻克了一大批油区治安顽疾。为给油田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市提出了要强化“三种意识”:强化油田建市、油田兴市、油田强市的意识,强化油地一家、油地共荣的意识,强化地方支持油田、服务油田、反哺油田的意识。
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油地双方共同谋划提升城市品位。油田与我市携手共同对中原市场、商贸中心进行片区重建改造,既消除了该区域原有的“脏乱差”现象,又改善提升了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油田发展需要,油地共同建立“人才流动工作站”,地方政府把油田促进就业工作纳入统一规划,出台专项政策,为油田再就业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另外,地方政府以财税政策为导向,适时对油田出台财税优惠政策,实行多项优惠项目,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环境。
油地携手 华丽转型
近年来,随着东濮凹陷油气产量逐年下滑,储量接替严重不足,中原油田面临着油少人多、工作量不足等重重困难。同呼吸、共命运的油地双方需要面对同一个课题——转型。
中原油田企业管理部经理刘兴说,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中原油田就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凭借技术、装备、人才优势抢滩国内外石油市场。(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贺德敬 通讯员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