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改前沿

师说

□ 市一高 范丽丽

回想起刚毕业时,初为人师的我在教育学生上遇到一些麻烦。当时我深刻地领悟到什么叫万死不辞,大概就是每天被气一万次,但仍然不辞职吧。我不甘心,所以开始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观察和研究所谓“调皮学生”的心理状态。经过分析,他告诉广大教师一个教育秘诀:“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我开始秉承,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就这样,在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他人为师经验的道路上,我一路走来。一晃眼十二年,足以磨平一个人的棱角、磨炼一个人的心志,也或许能造就一个人的辉煌。当然,我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也没有感召世人的豪言壮语,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但是从我反思当何为师的那一天起,我的生活里就全是学生,我的心也与学生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我把爱镶在举手投足间,嵌在一颦一笑中, 有时是一个眼神,把学生漂游的思绪拉回来;有时是批改作业时的只言片语,赋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有时是对学生犯下错误的指正和宽容;有时是与学生的一次促膝交谈。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我要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师者只有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才能在教书的道路上有人追随,也才能让自己无怨无悔,壮志在我心。我将继续用全面发展的师魂塑造人,用无私奉献的师德陶冶人,用学贯中西的师能武装人,用高风亮节的师表鼓舞人。我要做到爱岗敬业不犹豫,无怨无悔乐奉献。

精练功,善教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身为教师,育人教书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应深懂“名角一台戏,名医一把刀,名师一堂课”,用一颗爱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睛、一种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富有深意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在真实、朴实、扎实的建构中,实现完美教与学的双一流。

勤充电,优自我。教育有法而无定法,教学上的探索和改革永无止境。我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学习,既要关注教学,更要关注本学科的发展;既要了解教育的趋势,更要注入与时俱进的教学新理念。这样不仅能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影响力,而且能丰富教师的思想,增长教师的人格魅力。我会一直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回首清晖来时路,古月依旧照今人。”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准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指引。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模范作用,为学生点燃心中的火种、树立奋斗的目标、指明前进的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愿我们都能争当乐教、善教的师者,用博爱之心铸师德之魂。

2020-09-27 □ 市一高 范丽丽 1 1 濮阳日报 c68506.html 1 师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