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作为一名刑警,我要努力做到有案必破,捍卫刑警荣誉,给群众一个圆满的交代。”这是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要案大队民警陈民生常说的一句话。从警24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9月25日,记者见到陈民生时,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认真分析研判案情。与影视剧中高大威猛、铁骨铮铮的刑警形象不同,陈民生个头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宽大的眼镜。然而正是这个普通的刑警,却屡破大案要案。他先后参与抓获网上逃犯130余人,办理各类刑事案件21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破获命案积案16起。陈民生说,这些年,他只做了破案这“一件事儿”。正是这“一件事儿”,让他屡立战功,曾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并被授予濮阳市“最美警察”称号。
埋头在办公桌前搞刑侦信息研判,是陈民生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信息研判听起来简单,却需要陈民生从成摞的卷宗和网上浩如烟海的犯罪信息中,寻找不同案件之间的关系,经过反复比对和筛选,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侦破案件。“破案是我们的天职,只要有案件不破,我就不能安心,一些陈年积案会让我夜不能寐。”陈民生说。
把时针拨回到17年前,2003年3月14日夜,我市一房地产开发商在自家门前被枪杀。一时间,人心惶惶。然而,由于现场遗留线索较少,警方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案件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2004年,陈民生接手了这一案件。他对死者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条件不佳的现场情况重新进行调查访问,并每年春节慰问死者家属、告知案件进展,“每次看到受害者80余岁的老母亲那痛苦与渴望的眼神,我就想一定要破获此案。”
为此,12年间,陈民生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从海量信息中梳理线索上万条,然后抽丝剖茧、寻踪觅迹,最终于2016年成功侦破此案,使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还了受害人家属一个公道。“案子告破那晚,我睡得特别安稳、特别踏实。”陈民生说。
在同事眼中,平日的陈民生不善言谈。但提起案件,陈民生就像换了一个人,思路清晰,滔滔不绝。“民生最大的兴趣就是破案,特别是重大案件发生后,他在办公室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为很多案件最终告破做出了突出贡献。只要是大要案,交给他来办,我们就很放心。”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张鹏坤说,在破案方面,陈民生有一股钻劲。为核查一条线索,他可以连续熬上几宿,甚至苦苦追寻几个月,在一条条线索的整合、碰撞中,找到案件突破点。然后,他把发现的线索交给战友,再把目标投向下一个案子。
今年4月,我市开展“云剑—2020”行动,向命案积案发起总攻。陈民生摩拳擦掌,冲锋在前。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立足新技术、新手段,以大数据为引领,采取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在3个月时间内,连续攻克3起命案积案。
“陈警官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高超的业务能力和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值得我们青年民警好好学习。”提起陈民生,刚入警2年的刑警刘浩赞不绝口。
20余年来,陈民生就像一个“猎人”,在没有硝烟的刑侦战场不断寻找嫌犯的踪迹。正是这份坚守和执着,一个个疑犯被揪了出来,一起起大案要案通过他研判的情报信息被告破。但陈民生心中记挂的一直是那些没有破获的案件。
“作为刑警,破案是我的使命,为民是我的初心。对于悬而未破的案件,我一定不会轻言放弃,能多破几个就多破几个,这样才无愧刑警这个称号,无愧身上这身警服。”陈民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刑警的神圣职责,也彰显了他打击犯罪、保护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本报记者 樊欣欣 通讯员 刘波 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