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坚持政治引领,实现党对律师工作的绝对领导
●多措并举推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严格队伍管理,做好年度考核工作
●调整充实人员,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创新宣讲载体,加强民法典宣传工作
●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
●加强督促指导,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探索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律师调解试点工作
本报讯 今年年初以来,市司法局持续加强律师队伍政治、业务、纪律、作风“四项建设”,深入开展“四好”“四岗”活动,大力实施律师行业强基工程、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四项工程”,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 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法治基因”。
坚持政治引领,实现党对律师工作的绝对领导。市司法局坚持律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律师行业党委研究解决,坚决维护律师行业党委的权威。召开全市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会议,明确党建工作要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市律师行业党委24个党支部书记上党课75次;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张廷茂到3个律师事务所作辅导报告5次。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强化律师党员身份意识。
多措并举推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司法局在做好疫情防控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律师职业优势,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成立公益律师服务团。利用网络、微信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服务900余次,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3000余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二是开展爱心捐款活动。组织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捐款10万余元。三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组建劳动法律、民事法律、公司法律等7支专门法律服务团队,遴选45名优秀专业律师为企业提供专题法律解读。编辑整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用法律指引(一)》《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等,为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高效的政策解读和法律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律师在保证行业不出现重大疫情的同时,为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支援湖北抗疫一线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实践证明,我市的律师队伍是一支讲政治、有担当、能战斗的队伍。”市司法局局长张世山自豪地说。
严格队伍管理,做好年度考核工作。按照省司法厅统一安排,市司法局首次使用河南省律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织开展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年度考核工作,提升了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调整充实人员,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市司法局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形式,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把130余名律师调整充实到村居法律顾问队伍中,健全完善了村居法律顾问日常检查、绩效考评、群众测评、调整退出、奖罚并用长效机制,强力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有效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法律素质。
创新宣讲载体,加强民法典宣传工作。市司法局组织320余名律师志愿者,走进100余个社区、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社区居民解读民法典。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离婚、遗产继承、侵权责任等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律师录制民法典解读小视频,用微信推送,在社区村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市司法局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组织律师定期开展“法企同行”活动,义务开展“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截至目前,7个律师团队180名律师,深入我市165家企业开展公益法治体检活动,进入企业宣讲320次,开展稳工稳产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3264人次,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230次,提出法律意见370条,出具体检报告255份。
加强督促指导,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司法局指导律师依法依规参与扫黑除恶案件的代理辩护工作。截至目前,共报备涉黑恶案件624件次,参与旁听指导16人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市律师协会召开案件研讨会5次,开展律师培训7次,培训900余人次。
探索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市司法局积极探索新时代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着力推进律师调解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市五县一区已全部建立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市、县人民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7个,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2个,在市律师协会设立律师调解中心1个,在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工作室27个。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律师队伍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市二级巡视员、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娄建广表示,全市广大律师要忠实践行人民律师理念,认真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法律服务需求,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律师力量。(王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