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南乐新闻

南乐县

倾力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报讯 棚外秋意寒凉,棚内春意盎然。近日,在南乐县张果屯镇西红柿小镇项目基地,辣椒种植棚内黄花绿叶相映成景,西瓜种植棚内碗口大的西瓜沉甸甸地悬挂在藤上。

该基地是南乐县与河南农业大学牵手合作的农业产业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合一、一产二产三产融合,把南乐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特色西红柿、西红柿新品种新技术创新研发、西红柿特色文化传播、西红柿特色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五大基地。

近年来,南乐县围绕“建设生态南乐”定位,走好“壮大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农业、打造宜居城乡”三条路径,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工业一体化,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三三三”战略,建设了全国首个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点发展了涨库路、吴黄路、S209三条现代农业产业带,培育了生猪、肉禽、绿色循环农业三个全产业链,打造了卫河(胡萝卜)、黄河故道(优质花生)、苍颉(优质林果)三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日益凸显。

突出优势特色。南乐县坚持“做优设施农业、做强畜牧养殖业、做精特色产业、做亮休闲农业”的工作思路,实施了沃圃生智慧生态农业示范园、西红柿小镇等一批现代农业项目,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到3.2万亩,百亩以上园区达到33个。加快建设了禾丰白羽肉鸡、德信小优鸡、唐人神生猪、唐顺兴肉禽等一批规模养殖项目,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204家,全县年屠宰生猪35万头、肉禽1.5亿只,年生产饲料45万吨。加快优质专用小麦、花生、胡萝卜、瓜菜、林果五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古寺郎胡萝卜等八大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元村胡萝卜之乡、谷金楼草莓之乡、福堪西甜瓜之乡、西邵红杏之乡,优质瓜菜发展到6万亩。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了郭庄“灯笼小镇”、王洪店“果香小镇”等14个特色小镇,形成了近德固乡“马颊河湿地公园—睢庄休闲小镇—佛善村第一党支部”等3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先后举办胡萝卜文化节、西邵杏花节、梁村张庄红枣节等活动,提升了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

促进产业融合。南乐县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百千万”工程,成功争取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194个,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7家、示范家庭农场1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积极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优质瓜菜主导产业,成功创建市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千口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形成乡村产业“增长极”,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大力推广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林下种养等“农业+”多业态发展模式,培育日福莱等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企业86家。

推进绿色兴农。南乐县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印发南乐县农业、畜牧业标准20余项,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406家。实施农业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依托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南乐县电商产业园、乡镇电商网点55家,村级益农信息社258个,网上销售农产品2万余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农药化肥利用率达39.3%,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31.03%。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1.6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乐县推广应用可降解农用地膜专项资金补贴办法》,推广应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农膜回收率达82%。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生态农业信息化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系统,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全县65万亩耕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化环境监测预警网格,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专家称为“全国样板”。

(黄津丽 冯云丽 李瑞强 文/图)

2020-11-03 南乐县 1 1 濮阳日报 c70192.html 1 倾力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