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工业园区新闻

抓项目 强支撑 优环境

工业园区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秋日之美,为收获之美。11月3日,穿行于26.5平方公里的濮阳工业园区,进厂房、入车间,观产品、谈理念,边走边问边看,每一寸热土都蕴含着强大的能量。

随着今年前三季度成绩单出炉,濮阳工业园区发展脉络里的韧劲和力量诠释得更加充分——1至9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42.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在第三次全市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中,工业园区蝉联全市第一名。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工业园区认真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聚力“六稳”“六保”,紧紧围绕新型化工基地建设大局,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项目 挺起化工产业发展脊梁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为大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工业园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增投入、强后劲,项目建设热潮持续升温,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新型化工基地遍地开花。

坚持产业强区。围绕新型化工基地产业发展方向,结合园区产业定位,重点谋划精细化工和涂料项目。精细化工方面,主要谋划高端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产品项目,以及以国家“863”项目——君恒长链二元酸和新三板上市企业——佳化能源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企业,致力于高新技术研发应用。涂料产业方面,以涂料产品为终端,向上游延链,培育上下游一体的涂料生产基地,加快涂料产业园建设,已成功引进东方雨虹、展辰新材料、三和化工等国内知名企业。尤其是日前三棵树正式落户工业园区,有望为我市引进20至30个配套全产业链项目,已入驻和即将落户园区的涂料产业项目概算总投资近200亿元。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促进新型化工基地产业链全链发展,君恒、海尔希、天能塑壳、天能隔板4个项目已投产,展辰、濮耐环保挡渣板2个项目将于本月底投产,立新、广亿福2个项目四季度投产,还有9个项目明后两年投产,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总产值212.3亿元、税收15.6亿元。

完善推进机制。成立高规格的重点项目推进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建立工业企业服务、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建设等五个工作小组,形成“一办五组”的工作架构,对总投资95亿元、重点建设的17个产业项目负责综合协调、督查推进和信息反馈等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项目机制,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四个一”的工作法,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长期抓,每个项目有领导指挥、有部门现场服务、有单位一线落实的“三抓三有”工作格局。

加强政策扶持。先后印发《濮阳工业园区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濮阳工业园区关于兑现企业优惠政策的若干办法》等文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率先成立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下发企业复工明白卡,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复工复产各项准备工作,复工申请1日内完成审核;在濮范高速公路濮阳北出入口处设立物流服务台,通过专人专班24小时值守,全力构筑物流车辆绿色通道;通过减免税收、房租、延期缴纳税款等不断减轻企业负担,指导企业采取灵活用工政策、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等稳定用工队伍,全面做好服务,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采取“政银担”模式,建立规模2亿元的园区担保基金,专项支持企业融资发展,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目前第一笔贷款已向海尔希发放。同时,大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开设特种设备安全作业人员培训班,在人力资源、专业技术等方面,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目前,已培训20余次,解决企业用工500余人。

完善功能 强筋健骨集聚发展动能

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筋骨和血脉,是吸引投资的必要条件,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为铸就支撑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钢筋铁骨”,工业园区胸怀大格局、立足高起点、探索好机制,以全域规划为纲,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5条市政道路正压茬推进,年内将分阶段、分路段全部达到通车条件,其中纬三路是连接新型化工基地三县区的一条主干道,工程投资2.1亿元,西起郑济高铁濮阳东站广场,东至工业园区东边界,全长11公里,目前正在铺设污雨水管道,年底前竣工通车,届时将实现新型化工基地主干道工业园区段全线贯通。棚改一期建成区域的配套工程5月已完工,6月部分楼房已交房,并于当月完成了新城寨村搬迁工作。新城寨村6月10日正式启动拆迁,6月20日全部拆迁完毕,腾出工业用地3000亩,为重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更大空间和入驻纵深。谋划建成智慧园区指挥中心项目,项目集安全环保、应急、能源、智能化管理于一体,可实现以信息化和辅助决策手段帮助园区有效管理、精准治理、科学决策,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促进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和必要措施。

快速推进公用工程。黄河东路、兴工路污水管网工程竣工投用,与在建道路配套的雨水、污水等管网正同步实施。工业供汽管网3月已正式投用,正谋划实施第二条供汽管线。电力设施投入加大,园区财政出资500万元,完成经八路开关站拆迁、岳沱电力线改迁和展辰供电线路铺设。专用污水处理厂可研、立项手续和土地清表工作已经完成,项目选址方案和用地性质调整市规委会已研究同意,环评、安评、土地报批等工作正加快推进,本月实质性开工建设。气化岛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地块已选定,正筛选合作伙伴和确定合作模式。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煤炭资源集中转化、污染物集中处理、物料能量集中供应。

全面做好生态开发。从集约化利用园区空间考虑,充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阔、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性强的项目,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增强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推进项目准入管理和评估制度,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从源头把好项目入驻关;积极推进行政许可相关工作,今年年初以来,推进建设项目20余个,完成辖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核发排污许可证18家企业,完成企业登记数量39个。

优化环境 打造筑巢引凤新高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就像候鸟一样,哪里的环境适应它的生存发展,它就会飞到哪里。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与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同等重要。为此,工业园区一直坚持把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简化行政审批、聚焦项目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文明和谐、宽松优良的发展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制订从立项、审批到建成投产等流程明白卡,实行项目分包、一企一档、效能督查等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建设、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制度,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压缩审批时限,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服务效果。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营业执照当日发放率达100%。今年年初以来,全程电子化办理营业执照186户,其中公司84户、个体工商户102户。为30户新设立企业免费刻制印章,节省刻章费用15.3万元。8月30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上,工业园区被评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产业园区”。

提升队伍素质。将业务需求与干部能力紧密结合,制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除组织集体学习研讨之外,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开展自学;由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专题调研,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同时,坚持严管厚爱与激励约束并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把企业需要与岗位要求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依事、依企择人。

加大督查力度。抽调业务熟、政策精的骨干力量,形成6个专项督查组,坚持“批给谁、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从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等问题中审视决策部署,对企业满意的坚持执行,对企业不满意的坚决纠正。围绕决策落实中出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进行督查,提出针对性工作建议。开通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公布市、区两级破坏营商环境投诉热线,做到线上线下并行。已印发督查通报53期,批评3个单位,梳理企业反映问题79个,全部及时交办督办。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张敬勇 吴峰 文/图

2020-11-05 抓项目 强支撑 优环境 1 1 濮阳日报 c70333.html 1 工业园区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