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金堤

挥别小甘露 是件很难的事

(上接第三版)2019年 4月9日,在小甘露村老党员侯俊修家的责任田里,绿油油的小麦组成的“中国梦”三个大字格外醒目。70岁的侯俊修当过兵,退役后担任过20余年的村干部。“以前村里经常闹水灾,粮食不够吃,村民们就靠四处卖老鼠药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温饱。安书记来后,带来了扶贫好政策,村子全都脱了贫。”侯俊修高兴得合不拢嘴,为表达感恩之情,就用小麦种下了“中国梦”。

2020年4月13日下午,在小甘露村村民侯俊修新建的别墅楼房前,侯俊修感慨地说:“儿子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搞了一个防盗门加工厂,销路不错。目前又参与了义齿加工厂,还带动了村内的群众去他厂里务工,也让不少群众富裕起来了。这次我们家花了33万元盖了这座房子,下一步装修还需花费10余万元,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

村民鲁保印说:“我父亲鲁现军是一等功战斗功臣,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珍宝岛战役。父亲在世时曾说过,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家里过上好日子。要我们一定争口气,带头让黄河滩富裕起来。到了那一天,别忘了在坟前给他说一声。现在,父辈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样的故事,小甘露村的每个村民都能讲上一大串儿。

黄河滩长出新希望

啥是好日子?村里脱贫户李成柱说:“俺是五保户,在扶贫政策帮扶下,俺家的危房翻盖成了新瓦房。俺养的18只羊春节前挣了1万多块。俺还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岗干活,加上入股光伏分红和领取其他补贴等,全部算下来,俺家每年总收入近3万元。吃穿不愁,看病有补贴,晚上还能到村文化广场娱乐,我过上了真正的好日子。”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安守训站在小甘露村学校说。“以前因为穷,滩区不少孩子上不起学,校舍也破破烂烂。现在好了,小甘露村最美的地方就是学校。”提起学校,小甘露村小学校长陈银所体会最深,“安书记驻村伊始,筹建学校是他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今,新建的教学楼能容纳10个班,教室内安装了智能化教学设备,校园周围种满了紫薇树。学校软件、硬件都不亚于城区学校,不少去县城上学的孩子都回来了。安书记协调爱心企业在村内设立了助学奖学金,鼓励尊师重学,这四年村内陆续有51名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其中41名本科生、7名研究生和3名博士。”

2020年7月6日上午,记者在小甘露村看到了这样一幕。村里脱贫户侯留栓搀扶着90岁的母亲,去看望村里刚过103岁的徐稳老人。徐稳老人在干净的院落里眯着眼睛晒太阳,徐稳老人的孙子鲁刚良跟记者聊天:“现在,俺家吃穿、住房、医疗、教育,样样都不发愁了。去年养猪收入53000元,今年又增加了猪栏数,还有公益岗工资收入每年6000元,加上种庄稼等收入,生活越来越好,这好日子来得也太快了。”

返乡创业的村民鲁书印感受颇深,在外多年搞人力资源公司的他,回到村里,看到村里小学的教学楼建起来了,街道和胡同变得宽敞整洁,还都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两年多没回家乡,村里的变化之大让我吃惊,也激发了我想为家乡做些事情的念头。”2019年下半年,鲁书印在村头开了一家人力资源招工处,介绍小甘露村和附近村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打工挣钱。

“以前太穷,村里光棍多,村民娶了不少傻媳妇。那时候,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小甘露村人。现在你再看看,村民收入上去了,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了,道路、胡同全部硬化了,太阳能路灯夜晚能照亮村里每个角落,村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化活动室挤满了群众。俺村的红苹果秧歌队和村小学的葫芦丝音乐队,还在市里和县里拿了奖。如今,外面的姑娘争着嫁到俺村,脱贫户刘美的儿子鲁谭娶了个深圳姑娘,村民鲁亚云娶了个外国媳妇……”提起村里的变化,村干部鲁守国感慨良多。

2020年3月26日清早,村民刘桂霞将家门口的胡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丈夫鲁井堂在村外自家地里招呼长势喜人的两亩金银花。

“今年的金银花价格大大超出了预期,村里种植大户徐利君在安书记的鼓励下种了17亩,还有村里群众在安书记的引导下种植的500余亩金银花将是‘金银花里出金银了’,我后悔当初没听安书记的话,多种几亩就好了。”鲁井堂踏进家门就大嗓门地对记者说。此时,已是上午9点多,刘桂霞将羊圈里的25只羊和猪圈里的6头猪喂好,两口子搬凳子与记者坐在院子里掐指算2019年收入账:卖羊收入34000元、卖猪22000元、土地收入8000元、打扫卫生公益岗补贴6000元、鲁井堂外出打工收入35000元。刘桂霞当着记者的面对丈夫说:“这是我嫁给你20多年来,家里第一次一年收入10多万,咱家以前缺技术种不好地,养不好猪和羊,安书记邀请种植和养殖技术人员在村里免费组织培训,让我们大大受益。”

上午10时多,鲁井堂将外出打工,刘桂霞帮丈夫收拾衣物,下午去山东的车来接他和村里的其他3名群众。鲁井堂说:“现在村里有工厂,家里养殖和种植项目也有声有色,要不是信守承诺,这次就不出去了。”下午3时,刘桂霞与邻居合作,去地里为小麦和金银花进行二遍浇水。晚上7时,回到家里的刘桂霞,将羊圈、猪圈打扫干净,然后吃晚饭,晚饭后到村上将自己的公益岗卫生责任区清理干净,回到家已是晚上9时多,睡前看了下在外地读书的孩子发来的汇报学习情况的微信便进入甜蜜的梦乡。对了,刘桂霞还获得了村上的“最美公益岗”“勤劳致富带头人”。

小甘露村最热闹的地方是村头3000平方米的食品厂加工车间和金银花深加工中心,村里很多居家妇女都在这里打工。“村上很多妇女不再四处飘零打工挣钱了。在家门口就业,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村民鲁革利很开心地说,“村里最近又建起两个大型养殖场和三处蔬菜大棚,本村闲散劳动力已不够用了,一批外村人也前来打工。村里没闲人。村民的养老问题都解决了。村里要求子女每月给父母赡养金,加上政府的补贴,一个月七八百块钱,我们的幸福指数高着呐。”

傍晚,在村里穿行,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富裕文明新农村的脉动:村街两旁亮着喜庆的灯笼,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墙交相辉映;村西头,由村里中老年妇女组成的秧歌队正在表演;村东头,传来了传统艺人吟唱的莲花落:“昔日落河滩,四处去讨饭,窝睡草木边,回乡羞人言;如今濮桑间,勤劳孝道传……”

古老的黄河滩长出了新希望。

不负千年好时光

“当时村里喇叭号召大家参加向武汉抗疫一线捐赠活动,没想到全村人捐款捐物的积极性这么高。”小甘露村村委会主任侯运兰说。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养殖户鲁金锁送了400斤鸡蛋;一位不留名的村民把2000只口罩放在村室门口转身离去;村里77岁的鲁善安老人,将自己的赡养金、粮食补贴金等1800元全部取了出来,交到了包村干部王森杰手里,让他转捐武汉。他说:“这是咱滩区脱贫群众的一份心意。”小学生鲁子选、鲁云朵、侯鲁粤和侯萌晴4个小朋友,分别将自己的500元压岁钱全都拿出来,放进了捐款箱;鲁守元、鲁俊杰等村致富带头人分别用微信转来了2000元、1000元;村10余名公益岗群众纷纷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鲁典伟、鲁同文、鲁海豹、鲁怀领、王利敏等脱贫户将省吃俭用的一份份心意交到了村室;打工返乡的村民鲁守志、侯彦磊送来了数百斤酒精和消毒液;还有一些村民从家里拿来一些抗疫用得上的生活急需品。不到一天时间,小甘露村群众就为武汉抗疫一线捐献现金51000余元和鸡蛋、口罩、酒精等价值9000元的物资。

“现在村风民风非常好,不管遇到啥事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积极响应。”一位村民说。村卫生室医生鲁世忠说:“如今村民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对武汉抗疫一线的支援,也是村民对党和政府的一种回报吧。”

这种回报,被安守训默默地写在了日记里。

但他,对家人却无以回报。在安守训驻村的1460多个日日夜夜里,小甘露村的每条街巷和村外土地他不知走了多少遍,可距离60多公里外的家,他却很少回。

2020年的大年三十晚上7时,在家吃团聚饭的安守训接到了村民鲁世刚的电话。原来鲁世刚的奶奶103岁的徐稳老人刚刚闹了脾气,鲁世刚告诉安守训:“奶奶说,滩区洼地里的小甘露村祖祖辈辈都在使劲儿地摆脱贫困,可还是在穷窝窝里爬腾不出来,安书记来了,几年时间村里就真正地变好变美了,乡亲们日子舒心了。她不再担心哪天闭眼了子孙后代的日子咋过。所以,奶奶要在年三十为安守训说上几句话。”这个年夜饭,安守训就着百岁老人的唠叨,吃得很暖。

2020年6月10日上午,小甘露村来了一批客人,安守训在村室为客人一一介绍小甘露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活化石“千年古桑树”、刘邓大军渡口遗址、庄子钓于濮水钓台遗址、鲁姓文化纪念馆、小甘露村民俗非遗馆等黄河文化项目时,中国非公经济协会副理事长刘靖银难掩激动之情,当场表示,企业也应承担时代责任投身到脱贫后小甘露村的乡村振兴中来,把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好,推动村庄长远持续发展,谱写小甘露村文旅发展的新篇章。濮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牛少伟说:“目前,小甘露村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下一步衔接乡村振兴能够有这么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是我们国家和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成果。”

濮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延青表示:“今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通过我们公安机关助推脱贫攻坚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鲜活事例,这将延续历史文脉,挖掘出我们的时代价值,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现在,我们千年的母亲河历经风雨,迎来了新时代国家层面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河南省也率先吹响了‘大力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河南省民协将与安书记一道推动《黄河岸边小甘露村》一书的出版,这对完全脱贫的小甘露村又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刘小江主任动情地发言。

翻看安守训的驻村日记,其中有句话:“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我没有辜负时光!”

黄河依旧,汩汩向前,似向世人叙说着小甘露村前所未有的巨变。小甘露村,古老而年轻,沉实且蓬勃,这里的厚重文脉,将世代刻印在每一个小甘露村人的基因里。还有,小甘露村驻村第一书记安守训,不负千年时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挖掘保护传统文化的传奇故事,会在未来素常的日子里一直讲下去……

2020-11-13 1 1 濮阳日报 c70698.html 1 挥别小甘露 是件很难的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