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初冬,微冷。然而,走进工业园区,无论是项目建设工地还是企业生产车间,都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律动。在这片激越前进的土地上,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正在奋发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园区经发局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和坚实发展基础,围绕绿色、循环、科学发展,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推进项目建设、规划引领、安全环保等工作有序实施,勾画出一条持续上扬的发展曲线。
全力保障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统筹部署、超前谋划,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企业生产和新项目开工建设“双胜利”,复工复产成效显著。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督查问责组《督查问责要情专报》(第25期)中,市委书记宋殿宇批示:“工业园区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谋划早、行动快,指导企业复工准备工作仔细规范,赢得企业好评,加快了复工复产步伐。”
经济运行成效显著
1至9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总产值完成87.04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完成21.52亿元,同比增长33.9%,位居全市第一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3.96亿元,同比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完成20.16亿元,增速19.9%,位居全市第二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5.5亿度,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1/10。
1至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646万元,同比下降4.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887万元,同比减少6.04%,减收701万元。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高标准做好项目谋划。结合园区主导产业和发展实际,今年共谋划项目150余个,总计投资975.5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1个,投资总额778.77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6个,投资总额41.85亿元;社会事业项目25个,投资总额20.08亿元;公共服务配套项目4个,投资总额39.41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投资总额44.09亿元;生态环保项目7个,投资总额18.77亿元;新型城镇化项目3个,投资总额17.65亿元;新基建项目5个,投资总额54.94亿元。
高效率推进项目审批。认真贯彻上级精神,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规范立项审批程序,今年共审批项目37个,总投资136.68亿元。其中:审批类项目14个,投资42.58亿元;备案类项目23个,投资94.1亿元。此外,帮助展辰等项目完成了节能评估,对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正在与省发改委对接化工基地原料气合成公用工程(气化岛)项目的能源评价。
高质量建设重点项目。2020年,省、市重点项目共12个(其中省重点项目5个,在全市占比排名第一,项目个数占比41.66%),概算总投资106.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50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42.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3.61%。重点项目投资和进度实现了第三季度以丰补歉,预计第四季度可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作为牵头部门,做好气化岛项目的可研编制、评审等工作。
资金申报调度成效显著
资金申报方面,今年新增专项债项目16个,总投资82.12亿元,申请债券资金28.35亿元。成功获批专项债项目4个,总投资30.4亿元,批复总金额1.8亿元。其中:2020年第一批专项债项目濮阳豫能工业供汽管网项目批复金额4000万元;2020年第三批专项债项目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批复金额7000万元;2020年第四批专项债项目濮阳工业园区棚改区改造一期工程(安置房)项目批复金额3500万元,濮阳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批复金额3500万元。
申请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计10个,总投资41.27亿元,拟申请资金10.83亿元。其中,市政设施项目5个,总投资14.58亿元,拟申请资金5.8亿元。
资金调度方面,按照国家、省、市发改委要求,每月完成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濮阳工业园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小区红线内、外2个项目)在国家重大项目库中资金使用调度工作;对已下达资金的专项债项目濮阳豫能工业供汽管网项目、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棚改区改造一期工程(安置房)项目、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上报。
绘就清晰发展蓝图
为高水平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工作,经发局对原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主导产业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等进行了研究,起草完成《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情况及主导产业调整思路》。
为高质量开展修编工作,通过招标等程序确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为编制单位。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各部门意见已收集反馈至规划院,主导产业已确定,并与市发改委进行了初步对接。下一步,将对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组织论证。
与此同时,全力做好“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更好引领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经发局制定《濮阳工业园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工业园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四五”规划,目前《濮阳工业园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下一步,依据“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要求,结合园区实际情况,最终定稿。
加快推进新型化工基地建设
2020年,工业园区被纳入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通报的重点项目共28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6个、公用工程项目11个、在建产业项目11个。截至10月30日,在全市四个县区排名中,工业园区开工项目23个,居全市第一;竣工项目5个,居全市第一;开工率82%,居全市第二;投资完成率71%,居全市第二;未开工项目5个,居全市第三。
下一步,将严格按照濮阳新型化工基地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强化资金用地保障,尽快做大做强工业园区。
强力推进“三大改造”
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3个,包括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4800万元的新型动力电池融铅、极板制造、电池装配、加酸充电等关键工艺技术与环保升级改造项目,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6500万元的绿色环保动力电池超薄极板生产与电池组装、配套生产智能升级改造项目,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的节能环保提升工程项目。其中,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入围工信部公布的《第五批绿色工厂名单》,河南省共29个企业入围,全市仅此一家。
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个,包括河南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4800万元的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智能车间项目,濮阳龙德洋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560万元的均苯四甲酸酐智能车间项目,濮阳市丰特利化工有限公司投资86万元的自动化升级改造(DCS、SIS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其中,河南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4800万元的新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智能车间项目被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确定为2020年河南省智能车间。
实施技术化改造项目6个,包括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的新型高能量环保型动力蓄电池智能化充电技术改造项目,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500万元的新型环保动力电池连续铸网生产等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元的新型高能量铅蓄电池信息化智能制造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250万元的再生铅冶炼烟气协同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项目,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的40万吨/年重蜡加氢生产高档白油项目,河南省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的1000吨生物尼龙技术改造为3000吨/年PAO生产项目。
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
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即东方雨虹濮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君恒濮阳市特种油加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能再生资源濮阳市废旧蓄电池清洁化再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濮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平化工申报濮阳市新型涂层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以上4家均已批示。
申报重点实验室1家,即科洋化工申报濮阳市重点实验室备案(濮阳市油气田用缓蚀剂研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批示。
申报濮阳市重大科技专项2家,即君恒(重蜡加氢生产高档白油)、东方雨虹(10万吨/年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目前已在网上公示;东方雨虹申报濮阳市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市科技局已现场考察,等待结果。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即龙德洋(已公示)、东方雨虹(正在等待结果)。
切实筑牢安全环保防线
安全生产方面,先后出台各类相关文件,督促辖区内工业企业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切实推动风险自识、隐患自治、平安自保,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意识提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并通过督促企业自查、联合部门检查、参与暗访抽查等方式,使园区工业企业系列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治。
环保方面,园区12家蓝牌化工企业根据“红黄蓝绿”现场排查表所述问题进行了提升改造,曾被认定为红牌企业的河南中原石油助剂有限公司和黄牌企业信昌石化有限公司,目前均已调整为蓝牌。
节能减排方面,根据国家、省、市节能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及时对园区项目实施能源评价;对园区内高耗能企业督促建设在线监测平台。同时,依据主导产业,根据实际现状及需求,坚持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推行第三方治理服务模式,积极谋划一批切实可行的项目,组织编制实施方案,总投资4.59亿元,主要涉及治水、治气及智慧化管理等项目,分别是濮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工业园区“智慧园区”项目、蒸汽管网项目等3个项目资金申请。目前,第三方治理申请资料已递交,预计2021年下达资金500万元。
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张敬勇 吴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