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豫科资[2020]67号),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2017-2019年度项目进行了验收。经专家审核,濮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担的濮阳市科技资源创新服务中心升级改造(豫财科[2017]28号,项目编号2060503-KT2017011)和濮阳市科技信息处理应用重点实验室改扩建(豫财科[2018]6号,项目编号2060503-KT2018002)等2个项目按要求完成了目标任务,给予通过验收。
近年来,我市坚持“一个工程两手抓”,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一手抓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一手抓科技创新服务实践,大力开展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五位一体”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实践。特别是2016年以来,以濮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依托,科学谋划,重点突破,成功申报并承担实施了两项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根据项目申报计划及目标任务,我市科技、财政等部门及时足额匹配资金,鼎力支持项目实施,确保项目目标任务高标准完成。“濮阳市科技资源创新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重点完成了科技数据中心机房修缮、封闭冷池系统和服务器存储及配套设备购置,以及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共享平台开发建设等工作。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共享平台打造成了集资源共享、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学习研究、决策咨询、科学普及于一体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了我市面向社会、面向创新、面向未来的数字化科技信息开放门户。“濮阳市科技信息处理应用重点实验室改扩建”项目重点完成了多功能培训中心修缮,LED显示屏、服务器存储、无人机、摄像机等设备配置,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科技文献集成。濮阳市科技信息处理应用重点实验室成了科技信息搜集、筛选、加工、处理,以及科技资源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用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两个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强化了自身能力建设,改善了科技基础条件,还提升了科技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濮阳市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成功探索了“五位一体”线上线下互动运作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为我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服务支撑。
科技研发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催生了一系列科技情报理论和科技信息应用研究成果。项目实施以来,在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如何破解科技资源瓶颈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等科研论文5篇,申请一种应用于大数据机房的通风换气系统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授权4项,申请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共享平台系统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授权6项,获得河南省图书情报成果一等奖3项,省级以上学术交流优秀论文2篇。2019年8月,“2019年河南省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暨智慧科技助力资源共享创新服务交流研讨会”在濮阳召开,集中推广了我市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技创新服务的典型经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实施了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建设,特别是“五位一体”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实践卓有成效。今年3月,中国科技网刊发科技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乔地的《濮阳: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破解科技资源匮乏瓶颈》,大篇幅报道了我市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工程建设和网络共享、文献应用、科技咨询、科普培训、成果转化“五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实践的经验做法。11月,成功创建了河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五位一体”模式,通过“线上信息共享、线下专业服务”的一站式、一条龙虚实融合互动运作,为我市中小微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了有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一是科技资源创新服务共享平台得到广泛推广,每年点击浏览量数十万人次;二是科技数字图书馆实现全面开放,每年应用服务5万多人次、文献下载30多万页;三是政策、决策、项目、成果、专利、信息等科技咨询面向全市企业,每年咨询服务500多人次、提供书面咨询50多篇(份);四是科学普及、科技宣讲、人才培训等科普培训持续不断开展,每年活动10多场次、培训500多人次;五是产学研合作、学术技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合同登记等成果转化见到明显成效,每年组织参与“四技服务”和产学研活动10多场次,发布科技成果、专利500多项。
濮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王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