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乡村振兴

“小蘑菇”托起富民增收“大梦想”

——清丰县马庄桥镇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寒冬时节,走进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食用菌基地,只见白色塑料大棚排列整齐,棚内鸡枞菌长势喜人,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017年以来,马庄桥镇大力发展“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截至目前,赵家食用菌基地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设大棚609座,黑皮鸡枞菌种植超过300万棒,成为全国最大的黑皮鸡枞菌生产基地。基地内配套建设了菌包加工厂房、冷库、烘干房、菌菇文化馆、电子商务平台、爱心超市、食用菌技术培训学校等,水、电、路、沟渠畅通,基础设施齐全,初步形成品牌效应,成为马庄桥镇的新名片。

近年来,马庄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绿色发展,以产村融合、农旅结合为突破口,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重中之重,围绕“稳规模、调结构、强规范、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推动食用菌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立了产销一体化经营、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党建+食用菌+扶贫”联合体,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拉开了乡村振兴框架,真正走上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路”。

产业带动 农民越来越有奔头

“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现代化生产、培育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发展产业不仅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更是奔小康的长久之计。”马庄桥镇党委书记师敬川表示。

为更好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镇大力改造香菇层架式种植大棚300座,引进日产2万棒菌包加工厂和食用菌深加工企业项目。基地电商平台销售量稳步增长,单日订单稳定在5000单左右,最高达1.5万单。今年,电商平台销售并未受到疫情太大影响,预计销售额可突破8000万元。同时,该镇依托食用菌基地发展特色旅游,打造“学生实践基地”“食用菌博物馆”,吸引周边市、县群众参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益于产业的发展带动,全镇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经济也活起来了。

美化环境 乡村越来越有“颜值”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诗里的远方。如今,在马庄桥镇赵家村,也能看到这样的田园风光。漫步在赵家村里,只见宽敞的道路、成行的树木、整洁的环境,一步一景,彰显着美丽新农村的别样魅力。

一直以来,马庄桥镇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发展并重,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鼓励和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坚决打击“散乱污”作坊式企业。抽调专人成立社会事务办公室,专班人马专抓环保。截至目前,全镇已拆除的58家“散乱污”企业无一例反弹。该镇对辖区内14家生产企业和10处建筑工地进行常态化督查,确保环保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9年,全镇以环境卫生、扬尘治理、散煤管控、四季禁烧、垃圾广告清理等为重点,完成卫生改厕5个村1600余户,清除各类垃圾17立方米、私拉乱扯条幅50余条、小广告1600余处,覆盖墙体喷涂广告5400余平方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赵家村、永固集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乡村美了,百姓笑了。“这两年,经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也发展得越来越好。现在,村民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未来,我们还要在环境卫生、村民生活条件改善和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马庄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少龙自豪地说。

党建引领 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马庄桥镇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

马庄桥镇一是结合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大力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能得到老百姓信赖、让组织放心的农村干部队伍。依据《农村“五星”党支部创建考评标准》,上半年,赵家村、永固集村、南永固村、孙旧寨村党支部被评为“五星”党支部。二是注重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结合“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重点培养发展一批种植、养殖、加工等行家里手、乡土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0人次,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总数在1000人以上。大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储备,储备年轻后备干部。三是提升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各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等外出培训50余人次。

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建设,创新村民议事形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组织并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2019年7月份,该镇投资900万元的综合治理和便民服务中心平台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整合8个职能服务部门成立“枫桥式”惠民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趟,得到了群众点赞。

文明乡风 让乡村“里子”更丰盈

乡村振兴,让村容村貌变了样,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腰包鼓起来”,擦亮的是乡村的“面子”;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生活充实、精神满足”,做实的是乡村的“里子”。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庄桥镇整合多方资源,投资400万元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1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全镇所有行政村都达到“七个一”标准,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有两层,面积800平方米,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40小时,报刊阅览室每月借阅人数超过200人次,邀请专业老师为各村舞蹈队、戏曲队指导排练节目,组织戏曲队、广场舞队、舞龙舞狮队等文艺团体100余人,利用“快乐星期天”为群众送文艺演出18场次。积极邀请党校、宣传部、文广局骨干人员,每月至少到实践所开展一次宣讲,内容包括党的理论、艺术表演、婚姻家庭等方面,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各村紧紧抓住以老党员、老村党支部书记、老队长、老先进、退休干部为主的“五老”人员,既作为政策宣传员、矛盾化解员,又作为展现感恩、和谐、奋进的主力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动家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同时,组织帮扶人员、各类志愿者开展爱心助贫、清洁家园、法制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70场次,参与群众超过8000人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今年,马庄桥镇开展“乡村光荣榜”评选活动,共选出“好媳妇”“好丈夫”“好邻居”“好支书”等70余人,充分展示了农村新风貌,通过评选先进典型树立榜样标杆,涵养良好家风、村风、乡风。马庄桥镇也荣获“濮阳市文明村镇”称号。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面向未来,马庄桥镇党委、镇政府将坚持因地制宜、城乡融合、统筹协调的原则,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改善农村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夯实农村基础,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农民生活富裕,让马庄桥乡村大地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心灵的栖息地、百姓的幸福家园!

2020-12-14 ——清丰县马庄桥镇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1 1 濮阳日报 c71961.html 1 “小蘑菇”托起富民增收“大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