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
如果说,曾经因油而兴、一业独大让濮阳赢在起点,那么,如今进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濮阳拿什么赢在高质量发展拐点?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要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聚焦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打造濮阳产业升级版。”“濮阳正处在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的关键时期,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委书记宋殿宇紧扣中央精神、契合省委要求、紧贴濮阳实际、顺应群众期盼,以重整山河的魄力打破发展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引领全市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增长动力的多重转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往哪里走、怎么走,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破立之间,濮阳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坚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全力打造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家居、羽绒及制品、生物基新材料“三专”特色产业,让新兴产业“花开正艳”、传统产业“又发新枝”,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轮驱动、多翼齐飞。
透过一扇扇高质量发展之“窗”,我们看远方风光无限,远方的人也在看濮阳风景正好。
深耕优势领域,推动“三大”主导产业存量变革,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石化产业对濮阳的重要性,怎样形容都不为过。
2019年,濮阳石化产业集群规模1300余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全省化工产业的1/5。
然而,站在“不惑之年”的节点回望,各种问题如期而至——资源枯竭之势不可逆转,石化产业链延伸不足,功能化学品、高端功能材料等产品较为欠缺,整体竞争力相对薄弱。
不经涅槃,无以新生。“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于主导产业转型。”市委书记宋殿宇细化研判、统筹全局。
秉纲而目自张。按照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模式,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闯出一条石化产业的破冰之路,成为全市上下为之努力的方向。
走进开发区化工产业园,中原石化的副产品混合碳四中包含的丁二烯,被蓝星视为“宝贝”;班德路化工的全自动连续生产萜烯树脂生产装置,可充分利用园区乙烯副产物C5等资源;中原大化的液体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更为中原油田“三次采油”提供有力的原料支持……紧密共生的产业链条,不仅将副产品和废弃物“吃干榨净”,还使上下游企业环环相扣,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的工业生态系统。
“疫情期间,我们一直没停产。产业链上的几十家企业都能提供原料。”国内产量最大、品种最全的顺酐酸酐衍生物生产企业——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锋说。
还有更大的循环。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我市着力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2018年11月16日,《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一个庞大、细致而科学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正式出炉,濮阳石化航母满载希望、启程远航。
然而,不少人担心,如此大规模发展石化产业,会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深入了解新型化工基地发展蓝图,亲身体验建设者们一丝不苟的践行,这样的疑虑将会烟消云散。
“新型化工基地不是简单的扎堆儿,而是按照‘一基、五链、三集群’的发展思路,以炼化一体为基础,乙烯、丙烯、碳四、苯和对二甲苯等五个产业链条齐头并进,培育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三大集群,最终实现各板块互为依托、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力争到203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石化产业,环顾我市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的积极探索,有一个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演进规律,善用一道道“加”与“减”的产业“算术题”,实现全方位的整合优化,最大限度推动存量变革、转型升级。
“濮阳充满发展机遇。”2018年9月6日,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原(濮阳)油气技术装备展览会开幕,在与东方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下2000万元“大单”后,阿根廷DPC石油供应公司总经理埃瑞都兴奋地说。此次展会,来自德国、阿根廷、智利等11个国家的客商被“濮阳制造”所吸引,现场签约贸易订单128个,总金额10.5亿元。
展会的丰收,靠的是行业“沃土”的滋养。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09家,产品涉及钻井、采油、炼化等8大装备2300余个品种,基本覆盖油气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业务领域,中原特车等3家企业跻身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50强企业,打造出“中油”“石油人”等17个知名品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同样,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之一,食品产业也是基础雄厚、前景广阔。目前,清丰县和南乐县跻身“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木伦河集团、雪汇食品等8家企业获得“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称号,训达油脂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185家,基本形成以畜禽加工、冷冻饮品制造等20余个门类组成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整合要素资源,实现“三专”特色产业变量突破,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展台林立,实木且时尚的家具呈现完美空间;流连忘返,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专业采购商收获满满……今年9月17日至20日,为期4天的第三届中国·清丰实木家具博览会火热举行。
皇甫世佳家具有限公司的展位虽在角落,人流量却不少。年轻化的家具风格十分出挑,装修设计更凸显用心。“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展示窗口,更是一个重要的产销贸易平台。”在展位忙到开展当天凌晨两点,公司负责人张明夏的声音有些嘶哑,却难掩喜悦,“清丰展的人气超出预期,不比行业顶尖的‘东莞展’差。”
近年来,清丰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建成9个承接京津冀家居产业转移园区,目前家具企业总数230余家,年产家具200万套,年销售收入逾200亿元。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徐祥楠不惜溢美之词,“清丰已成为我国最集聚、最规范、最有特色、最具成长性的实木家具产业基地。”(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