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杰华 通讯员 罗生波) 2020年,我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线,统筹推进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58.65亿元,较年初新增181亿元;贷款余额1252.41亿元,较年初新增229.98亿元,同比增速22.4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54个百分点,连续七个月居全省第1位。新增存贷比127.06%,再创历史新高。
2020年,我市金融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严格落实金融惠企政策,认真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累计为764家企业办理展期和续贷61.35亿元,为170家涉疫情防控企业发放贷款12.05亿元,为334家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18.06亿元。通过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对中小微企业适当减免贷款利息,不收取除利息之外的任何费用,主动为企业降低综合融资成本1.71个百分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已为24家省级以上疫情防控物资重点保障企业发放贷款3.54亿元,财政贴息后利率仅为0.99%。
2020年以来,全市信贷供给总量显著增长,这得益于我市着力构建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我市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服务企业实施意见》,通过实行建立企业名录库、明确主办行、配备金融服务专员等三项制度和建立考核、保障两项机制,促进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融合,推动银行信贷服务企业落到实处。通过常态化推进政银企对接活动,组织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银企对接活动。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累计向各银行机构推荐有融资需求的重点项目71个,发布融资需求185.66亿元;为58家企业提供了具体融资方案,解决融资需求20.73亿元;向120余家企业介绍了适用于不同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向金融机构推荐了106个全市重大项目,解决融资需求304.2亿元,现场签约20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84.24亿元。
据了解,我市金融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持续推进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百千万”行动计划。市金融工作局、人行濮阳市中心支行、市工信局等部门切实发挥合力,建立重点支持企业名录库,采取建立主办行制度、单列贷款计划、台账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建立稳定、紧密、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打通金融活水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名录库内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规模显著提升,融资成本明显降低。截至目前,名录库内企业数量已从最初的683家增至1129家,其中1098家获得了银行信贷支持,获贷率达97.25%。2020年6月份,我市将“百千万”行动计划升级为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建立普惠特别帮扶市场主体名录库,纳入各类市场主体2万余家,累计发放贷款165.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