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 濮阳市“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更多的高校院所参与我市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有利于高校院所和企业双向互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体制和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十三五”期间,不断深化政府层面与高校的合作,促成市政府与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等高校院所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个,不断在科技成果转化、研发中心建设、联合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截至目前,市政府累计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28所高校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实施合作项目256项。全市累计有472家企业与国内395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636项。
5年来 征集企业需求常抓不懈
市科技局每年定期征求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通过深入现场、网站、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征集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及阻碍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涉及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并多次召开成果信息发布会、洽谈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人才需求。“十三五”期间,共走访企业1200余次,征集技术需求363项,人才需求2566人,为深化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5年来 产学研合作活动丰富多彩
丰富合作交流活动内涵,产学研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实质性的活动丰富多彩。“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83家企业赴中科院系统、上海交通大学等,举办了38场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签约项目146项,谋划储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42个。通过产学研合作,濮阳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4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2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53家,新型研发机构7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同时,协助企业在科技资源丰富的城市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濮耐集团在北京建立了濮耐北京科技研发中心,惠成化工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所建立了实验室,盛源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濮阳市产学研合作工作始终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5年来 产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
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承接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三五”期间,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取得显著成效。我市产出的科技成果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8项,共有188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厅审核,录入国家科技成果库。其中,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参与的项目——炼化含硫废气超低硫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我市获省技术发明奖数量、质量全省第一。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石油钻机飞轮储能调峰混合动力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提出了下钻势能回收、飞轮储能调峰、柴油发动机/调峰电机混合动力创新方案,开发出首台飞轮储能调峰混合动力节能钻机,并实现了节能13%~17%的钻井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在10口钻井工程应用中实现产值11800万元,维护节省及节能效益220万元。其中,利用该项目近三年钻井工程收益6600万元。该研究团队取得了6项发明专利授权,发表论文12篇。
5年来 创新引领型人才引育层次显著提升
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两院院士及高校学科带头人、院所科研领军人物来我市参与产学研合作,通过带出一批高水平研发团队,攻克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实现借梯上楼、跨越发展。“十三五”期间,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各领域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市入选国家、省创新人才计划7人。其中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省“杰出人才计划”1人、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1人、省“中原千人计划”3人;引进其他高层次人才216人。拥有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9个,团队成员近百人。
5年来 技术合同登记金额增速迅猛
“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06份,总金额42733万元,增速迅猛,屡创新高。2019年,技术合同登记额由2018年的149.66万元跃升至6525.54万元,创历史新高,由2018年全省排名倒数第一升至第13位,较2018年增长4260%,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2020年,技术合同登记额跃升至35682万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省排名升至第8位,较上年增长446%,增速仍居全省第1位。技术市场已发展成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5年来 建成了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把握新机遇,积极应对人才竞争白热化、院士退休制度实施等带来的引智工作新挑战和新机遇,把院士工作站建设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积极推进。“十三五”期间,建成了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分别是河南省濮阳市盛源科技新材料技术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濮阳市华南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君恒生物科技院士工作站、宏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通过院士工作站建设,共柔性引进4名院士及核心团队成员26人来我市开展各项技术合作,合作项目15项,培养人才57人。
5年来 创新引领型机构取得新突破
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引领型机构建设,从提供课题、开发研制、资金支持、成果转化等方面,帮助企业研发中心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十三五”期间,加强与“三中一清”(中科院、中国科协、中关村、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与中科院合作建成了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濮阳分中心、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濮阳工作站。建成了2家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指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建成了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7家新型研发机构新增投资4697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56人,投入研发经费1615万元、项目44项,申请专利50项,新产品25个,服务企业137家,成果转化收入2256万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科技局将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合作共赢,为濮阳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孟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