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洪中 通讯员 郭循利 李洁) 电子屏滚动播放法庭及其人员基本情况介绍,读书角图书琳琅满目,诉状智能生成一体机、立案查询缴费一体机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诉讼便民服务站设有司法确认、诉调对接、立案窗口、缴费窗口,当事人在诉讼便民服务站就能完成所有立案手续……这是近日记者在濮阳县城郊法庭看到的场景。
为适应新时代对人民法庭的新要求,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全市29个人民法庭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品牌发展、审判质量和效率等8个方面制订了49条创建标准,每年通过实地调研逐项进行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星级评定。两年来,通过开展规范化智慧化专业化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全市人民法庭软硬件建设均走在全省前列,共评定五星级法庭19个、四星级法庭5个、三星级法庭3个。
加强党的建设,打造听党指挥的桥头堡。推行“党支部建在法庭上,党旗插在审判一线”的党建工作模式,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目前,建立独立党支部的法庭已从原来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23个,党员不足3人的6个人民法庭就近成立联合党支部,且每个法庭确保至少有1名党员;各县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编入法庭党支部,每月到法庭过组织生活;党支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干警接受红色教育,坚守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通过“党员上讲台”“微党课”等形式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人民法庭干警在疫情防控一线亮身份、敢担当,24小时值守分包社区,赢得了驻地群众的赞誉。
优化法庭定位,打造公正高效的生力军。坚持合理调整职能定位,建立专业化、综合型人民法庭。目前,已建立专业化法庭16个,其中婚姻家事法庭3个、 道交一体化法庭2个、金融审判法庭6个、服务营商环境法庭4个、 劳动争议纠纷法庭1个。清丰县马庄桥家事法庭“丰调孝和”经验被20余家媒体报道,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人民法庭”称号。范县濮城法庭结合郑板桥“廉、仁、智、直”断案文化思想,打造“板桥断案文化”主题特色法庭。台前县人民法院结合各法庭专业特色,将儒家“五常”传统元素分别作为马楼法庭、城关法庭、孙口法庭、夹河法庭、侯庙法庭的文化品牌。
增加资金投入,建设高标准的规范庭。各人民法庭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对法庭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全力打造有智慧、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有规矩的人民法庭。积极探索“互联网+”诉讼服务平台,全部实现网上办公。通过移动微法院、“三远一网”、云间等渠道,对速裁案件进行在线庭审。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控平台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搭建诉源治理专用系统,实现3个系统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开阔路径视野,开辟多元解纷的主战场。以人民法庭为依托,建立村有人民调解员、乡镇有巡回审判点、社区有法官工作室的多元民事纠纷调解网格,对社区治理中的群体性纠纷提前介入、就地化解。各人民法庭安装智慧法院相关软件,为当事人提供常用案由自主咨询、风险评估、类案推送、个人案件信息查询等功能,开通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立案等服务。在家事法庭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员、社会志愿者等,为人民群众提供立案咨询、心理疏导、矛盾化解、代理申诉等多元服务。
坚持能动司法,筑牢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各人民法庭树立市域社会治理大局观,聚焦三大攻坚战,细化措施办法,召开金融单位座谈会,回访涉诉企业,营造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无诉讼村庄”建设,及时预防化解涉及农村发展、稳定和民生的突出问题。每个法庭都设立巡回审判点,法官下沉到乡镇集市和偏远村开展“百姓说事、法官说法”“六走进”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小法庭,大变化。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人民法庭一审服判息诉率高于全省标准的有24个,一审改发率高于全省标准的有20个,其中5个法庭无一审改发案件。民事案件调解率在30%以上的法庭17个,占全市法庭总数的58.9%,切实发挥了人民法庭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