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育周刊

思维导图在历史课中的妙用

市第八中学 于铁宁

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工具,像整理毛线一样,把看似杂乱无章的内容整理好,可以运用于生活、工作。学会制作思维导图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历史学科看起来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目有难度,而且是开卷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历史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把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补充上,临考前抱佛脚就可以了。这样考试成绩总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考试中许多事件都是相互联系的。从题型来看,每个章节都有涉及,如果不能把这些时间线索梳理清楚,学起来也不是很容易。所以说,想要提高历史考试成绩,就必须将相关的事件时间关系梳理清楚,而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就可以做到。

那么,如何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呢?

首先,在预习时,借助工具书了解框架,形成初步印象。学习时或者老师上课时如何制作整理思维导图?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记笔记。老师授课时,有些学生记笔记只是单纯地记在书上,有些学生则是记在了心里,这也是同样都在听课为什么成绩差异这么大的原因之一。只有把外在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才是真正学会了。上课时对课程内容理解好的学生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画思维导图,这样会使他的笔记更有意义,对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中说过,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地把记笔记、背笔记作为提高成绩的方法,考完就忘。学完了一本书,有些同学仍然没有一点儿头绪,不知从哪里复习整理,而且易产生厌倦心理。

其次,复习时,通过做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把外在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还可以查漏补缺。当然,前提是对所有知识都要了解,这样才能够把握大框架,如果没有前期基础的积累,是做不出来的,也就起不到一个工具的作用,反而让学生觉得烦琐,无从下手。

最后,思维导图是可以不断精细化的,第一张是比较粗略的,第二张慢慢地加入新的内容,第三张就是一个成熟完整的框架结构。这几张思维导图就是学习的过程,是由刚开始初步接触(预习),到第二张经过老师的教导进行深入理解(学习),再到最后形成自己的内容(复习)的一个过程。

然而,把思维导图做出来并没有完全结束。做思维导图是梳理知识的过程,做完后可以很快唤醒所学的旧知识,学习过程可永久留存下来。等到日后总复习时就可以把最后一张思维导图拿出来,唤醒之前的记忆,这样又会形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

如果坚持做思维导图,一定会有成效的。当然,此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历史学科,同样适合其他学科。

2021-03-02 市第八中学 于铁宁 1 1 濮阳日报 c76873.html 1 思维导图在历史课中的妙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