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财经周刊

发扬“三牛精神” 服务乡村振兴

清丰农商银行 雷鹏飞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深化改革工作”。农商银行作为本土网点最多、覆盖最广的农村金融机构,始终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支农、支小、支实的市场定位不动摇。特别是近年来,农商银行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主动对接乡村经济转型,积极促进各行业同步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巩固金融“主力”,助推发展高地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多项举措。同时,提出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范围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农村金融机构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为此,农商银行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有效减费降息,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将更多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确保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和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整村授信”工程,实现涉农贷款“扩面、提额、增效”的目标。

二、创新金融驱动,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优势,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农商银行要立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思路,加大支持农村产业链的服务力度,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围绕农业转型发展,树立现代农业观念,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角度出发,促进信贷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同步调整,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土特产品、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重点,大力支持关键领域发展。锁定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有效投入,开发和创新适应需求的信贷产品,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改变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地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模式,积极适应现代农业融资新需求。一是创新产品。农商银行要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密切联系实际,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为中心,设计符合农业生产周期、生产特点和农村客户特质的金融产品。二是创新模式。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养殖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客户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创新担保模式。依托线上申贷、办贷平台,丰富线上产品,积极推动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抵押贷款为主的贷款新模式。

三、发扬“三牛精神”,践行普惠金融

牛,是忠诚、吃苦、勤奋、务实、上进的代名词。发扬“三牛精神”要站位农商银行发展大局,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机融合,明确使命,严守纪律,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横载童儿带犊行”,弘扬农商文化,传承农商精神,为农商银行发展转型添彩助力。

结合“整村授信”,不断释放普惠金融政策红利,搭建助农惠民“连心桥”。农商银行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信贷服务体系,逐步将“整村授信”打造成乡村振兴新引擎。与村“两委”对接,全面了解试点村农户数量、人口分布、住所分布、农田分布、主要产业等信息;建立科学合理、适合农户的授信评级标准,合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和违约成本。以网格化方式进行批量建档,重点挖掘种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外出创业务工人员等客户群体,进一步完善居民信息库,提升和改善“三农”金融服务,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可获得性。

2021-03-11 清丰农商银行 雷鹏飞 1 1 濮阳日报 c77267.html 1 发扬“三牛精神” 服务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