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里,市审计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荣立市政府集体二等功,获得全省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党组织、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20余项,组织实施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署表彰为全国地方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荣誉的背后,是市审计局争先进、创一流的奋斗足迹。
市审计局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紧扣工作中心大局,依法忠诚履职尽责,积极谋划布局,促使各项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全面提升,强化担当落实,积极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为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疫情防控 审计走在前面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异常凶猛。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无一不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这场疫情是摆在2020年开年的一场大考,同样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次大考。面对这样的大灾大难,市审计局全体干部下沉一线,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高度认识,勇担责任与使命。疫情防控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事,更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考验我党治理能力的关键,面对考验,市审计局高度认识,全体干部自觉担当使命,把疫情防控作为当下工作的重心。在疫情之初,市审计局便立足审计,迅速行动,及时加入疫情防控指挥部,成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后勤组,为濮阳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下沉一线,逆风前行。为了更好地配合市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市审计局党员干部逆风前行,带头冲锋,勇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自愿放弃休息时间走进社区,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为了疫情防控工作更好地开展,他们还先后捐款4.5万余元,并向帮扶村和社区支援防控物资。
突出审计重点,及时推动整改规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肩负的责任,而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则关乎行动的效益与成败。为了认真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细化实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市审计局在疫情暴发之初便迅速介入。2020年2月12日至3月31日,市审计局先后派出7个审计组50名审计人员,组织对濮阳市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的专项审计,紧盯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紧盯款物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紧盯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支持政策落实,逐笔逐项逐个梳理疫情防控款物、政策、项目,重点审计了9463.36万元财政资金、3524.78万元捐赠资金和2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复工情况、53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等,延伸审计了11家红十字会、慈善组织,67个疾病控制中心等政府机构和单位,130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通过审计,促进及时下拨财政专项资金24.61万元,促进及时拨付使用捐赠资金668.77万元,促进及时分配下拨捐赠物资15.89万件(箱/套/台),推动了濮阳市疫情防控的及时整改和规范,压实了责任,彰显了审计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
激发审计新活力
自1996年市审计局首次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至今,该局已经连续24年获得此项荣誉。2012年以来,连续两届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先进单位;2016年以来,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12年以来,连续8年荣获市直单位综合考评一等奖,先后4次被市政府记功表彰。2014年,被人社部、审计署表彰为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2020年,先后获得全省审计机关综合考评第一名和全市综合考评一等奖……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审计局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韧劲,持续推进党的建设和审计业务“融合抓、双提升”,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新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的领导,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9年以来,市委审计委员会先后召开6次会议,为市审计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审计局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党建+”不断创新,引领审计业务再提升。近年来,市审计局按照“融合抓、双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党建为统领,将“党建+”模式创新运用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审计监督更好地服务于濮阳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党建+廉政建设”。紧贴工作实际,创新推行党建“七个一”工作法。把基层党支部建在审计项目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开展到审计现场,“建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开展一次廉政谈话、签订一份廉政承诺书、搭建一个党建平台、进行一次警示教育、实施一次审中检查、上报一份党建工作总结”, 牢固树立了纪律和规矩意识,推进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激发了创造活力。二是“党建+审计业务”。通过灵活建立党组织,确保党建和业务工作不脱节;党建工作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围绕审计强化监督、服务发展,开展党课学习和业务学习双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党建+审计文化”。优化提升党建活动室、荣誉室、图书室等活动阵地,精心打造党建文化走廊,张贴党建、廉政、文明创建等方面的版面130余块,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让党建文化潜移默化在日常工作之中;丰富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七一”党性教育、单拐红色教育等党员教育培训;举办微党课、中秋诗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展、义务献血等活动,锻炼了党性,陶冶了情操。与帮扶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支援建设资金300余万元;与联系社区共建友好支部,增强了党建工作合力。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2020年完成审计项目53个,完成率140%;出具审计报告53个,其中省审计厅统一出具审计报告5个,市本级出具审计报告48个;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4.05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75.03亿元;审计期间整改金额5.26亿元;审计促进增收节支4.84亿元,促进拨付资金到位13.23亿元;审计核减投资额1.88亿元;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建议154条,被采纳134条;向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移交事项24件,移送处理人员46人,有效履行了国家财产“看门人”和经济安全“守护者”职责,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紧盯重大风险防范不放松,开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审计,全面准确掌握市县两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体规模、结构及变动情况,审计结果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开展疫情防控、减税降费、促进就业优先、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促进优化营商环境、脱贫攻坚、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等审计,揭示风险隐患,及时提出审计建议,推动问题解决。
围绕中心大局
精准实施审计项目
审计机关不仅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任何时候讲政治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从政治高度看待审计、谋划审计、实施审计,坚持党委工作推进到哪里,审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有效发挥监督、服务和保障作用。一是开展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跟踪审计。重点开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精准脱贫、“放管服”改革、大气染污防治、减税降费、科技创新、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信息系统安全、国有企业运营等审计项目,揭示和反映了重大政策落实中的梗阻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推动了重大政策落地见效。其中市本级减税降费政策审计为企业减负500余万元,濮阳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促进555套长期闲置保障房分配到户,范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收回闲置资金2449万元,台前县国有企业运营审计查出违规资金12876万元,华龙区扶贫和“一卡通”惠农补贴资金审计推动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制度》。市长杨青玖对关于创新政策落实方面的3篇审计专报进行批示,督促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二是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市、县联动审计。发现少计少缴税费344万元、人为调节收入进度5323万元、资金滞留闲置15538万元、违规出借财政资金2723万元等问题,并从财政预算安排的合理性、财政资金分配的公正性、财政资金使用的公益性、财政转移支付的科学性等方面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市本级促使海绵城市建设闲置资金6359万元投入使用,推动了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三是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全市核减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额8.27亿元,其中市审计局对市一高、市杂技艺术学校、市工人文化宫、市图书馆等4个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减工程结算资金5.42亿元,揭露反映了项目超概算、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为财政节约了大量资金,规范了政府投资行为。四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全市对8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任中审计38人、离任审计47人,查出违规资金15251万元、损失浪费资金1355万元,其中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问题资金4226万元,较好地规范了权力运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市审计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濮阳审计新篇章。
雷永善 程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