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以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开展“六改一增”“客车村村通”“生态文明百村绿”等专项行动,推进“厕所革命”、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各项工作。通过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破除了农村发展瓶颈,增强了发展后劲。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长远之计,深入开展“就业扶贫行动日”活动,对全区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技术培训,增加其就业本领,拓宽其就业途径。
力量在汇聚,共识在深化。开发区动员、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越来越多的群众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点点鼠标,鲜切花、散养柴鸡蛋、多肉植物等各类优质产品,便可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动动手指,仅靠一部手机,就可以全球买、全球卖……现如今在开发区,电子商务这一助力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业态已经成为潮流。
王助镇萌动龙乡多肉植物种植园就是开发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该种植园紧盯市场前沿,累计研发景天科、番杏科、十二卷属等多肉植物新品种120余个,杂交选育新品种300万株。然而,在产量快速提升的同时,市场销量却不容乐观,给产品找市场,成了该种植园最紧迫的一件事儿。
位于开发区的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悉情况后,迅速派人与多肉植物种植园负责人董晨阳对接,详细介绍了电子商务在助力农产品上行方面的优势。产业园满满的诚意以及电子商务带来的广阔市场,让董晨阳动了心,随即加入了电商大军。
“以前,产品只能在本地卖,现在通过培训做了电商,能把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这在以前连想都没想过。电商,让我们农民有干头、有奔头、有赚头。”说起电子商务带来的变化,董晨阳感慨颇深。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开发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区为中心、以乡镇为站点、以村为网格的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不断丰富壮大河南濮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主题,在全市率先建立面积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展示农特产品300余种的濮阳特色产品展览馆,正在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利器。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而农业更离不开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民生,更关乎乡村的振兴繁荣。
春分时节,新习镇刘堤口村村头,方圆约2000亩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一排排矗立在田间的喷灌设施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村民郭计明心里乐开了花:“我们这块地黏性大,保水能力差。有了这些喷灌装备,以后就省力、省水了。”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开发区坚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结合,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保证良田粮用。紧紧围绕数字农业,积极搭建智慧农业操控平台系统,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收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及气象等各方面数据信息,科技赋能、智能分析,最大限度挖掘农作物生长潜力,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唱首歌谣给家乡。麦浪翻滚,果飘香;大路开阔,通四方……”郭计明随口唱出的这首歌谣,唱出了开发区人民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喜悦和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