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技之光

科技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市科技扶贫工作侧记

“十三五”期间,市科技局紧盯国家、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和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活动,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集全系统之力开展科技扶贫。通过实施科技扶贫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建立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有效机制,进一步促进了贫困县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智力支撑。

强化组织领导 做好工作谋划

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工作,成立了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结对帮扶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等,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会议精神,研究制订了《濮阳市科技局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濮阳市科技局结对帮扶范县脱贫攻坚三年规划》等,安排部署科技扶贫工作。“十三五”期间,市科技局以3个贫困县为主战场,从产业扶持、科技服务、素质提升入手,针对沿黄三县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脱贫攻坚技术需求,组织全市科技力量,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使广大贫困地区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党组书记雷灯照、局长侯圣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扶贫工作。

实施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 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保障

2018年,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扶贫办联合印发了《濮阳市实施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部门联动、合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效机制。“十三五”期间,共组织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135名,组建了5支科技特派员服务队,3个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建设了3个科普传播基地。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投身于农业农村一线,深入贫困乡镇贫困村、企业、基地、种养殖户等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科技宣传,共举办各类产业技术培训班580余期,培训4.95万余人次,推广先进技术150余项,引进新品种80个,发放实用技术资料51000余份,解决技术难题800余项。解决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难题,为贫困地区农村创新创业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为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8年、2019年期间,在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考核中,我市共获评优秀科技特派员38名,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获评2018年优秀服务团,河南省番茄等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获评2019年优秀服务团,濮阳县获评2018年和2019年优秀受援县。

加强项目实施和平台建设 为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支撑

“十三五”期间,围绕贫困县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累计实施省市扶贫专项24项,投入经费1269万元,提升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其中,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10项,获经费支持624万元,农业领域市级重大专项14项,投入经费645万元。新建设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5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36家,新培育市级“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18个,引进新品种260余个,推广新技术540余项。通过项目实施和平台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平台、新技术支撑的扶贫带贫阵地,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了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脱贫致富。

开展结对帮扶 助力脱贫致富

2016年以来,市科技局持续加大对责任帮扶村范县陆集乡前张赵村的帮扶力度。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分工,建立了工作台账。落实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积极开展“蹲点扶贫日”活动,局党组定期听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指导推进帮扶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多次组织农业专家到帮扶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传授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发放技术资料,提高了村民科技素质,增强其利用科学技术主动脱贫的意识。加强党建指导,先后选派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形成了新老第一书记协同帮扶的局面,刘培泽同志被范县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前张赵村被陆集乡党委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组织帮扶村实施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加强疫情防控,指导村“两委”成立了防疫领导小组,开展科学防疫“抗”疫。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局领导带队协调购买消杀药剂和口罩,帮助和指导村“两委”开展消杀防疫。驻村第一书记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带领村“两委”班子防疫“抗”疫,动员干部职工发动身边群众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常识,依靠科学、群防群治、果断处置,为广大群众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选准脱贫项目,推广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优质稻米规模化种植技术和带贫模式,指导村民种植优质水稻100余亩,亩均收益1800元以上,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益。截至2020年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82人已实现全部脱贫。郭向东

2021-03-23 ——我市科技扶贫工作侧记 1 1 濮阳日报 c77790.html 1 科技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