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廉洁文化“碰撞”豫剧艺术

——濮阳廉政豫剧《八都坊》赴省汇报演出掠影

霓彩华裳丽,戏韵流芳长。3月19日,在胡声弦韵的悠扬旋律中,大型廉政历史剧《八都坊》,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精彩上演。

该剧以明代万历年间“三大征”为背景,围绕该朝8位濮阳籍都御史之一董汉儒临危请命,前往湖广筹集粮饷,与权势进行斗争的故事展开。董汉儒坚守初心,固守“为民担当显情怀、刚正不阿除贪佞”的理念,牢记家乡澶渊名阀坊上“不贪声色财物、不畏强权豪族、不耻亲民为仆、不许怠惰贪渎”的铭训。面对嚣张跋扈的明朝宗亲福王的围困胁迫,他不畏权势、敢作敢为,同贪官污吏作坚决斗争,最终惩治了腐败、筹集了粮饷,展示了心系百姓、勇于担当、亲民爱民、刚直不阿的廉吏形象。

该剧由市纪委监委、濮阳县纪委监委共同策划创作,由濮阳县豫剧团演出,通过正在申遗的稀有剧种——大高调呈现。整剧唱词感人至深,剧情跌宕起伏,表演绘声绘色,舞美美轮美奂……全剧节奏紧凑、一气呵成,抨击了腐败现象,讴歌了清正廉洁,弘扬了良好家风,强化了“不想腐”的氛围,让现场观众在艺术世界里感受了廉洁力量,享受了戏剧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濮阳县豫剧团清朝末年组建,是一个百年老团。该团体一直坚守着“大高调”这块艺术园地,薪火相传,经久不衰。什么是高调?豫剧(土梆子)流传于濮阳一带,受区域文化影响所生成的梆子戏,称作高调,当地称作“大高调”。《八都坊》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大高调”唱腔风格,保留了豫剧童年的历史记忆,保留了“河南呕”的原始“呕”音唱法,拥有原始的大铜器——“四大扇”和极具渲染气氛的“尖子号”。

对于《八都坊》的成功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陈涌泉等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该剧题材重大,选取真实历史事件,以戏曲形式弘扬廉洁文化,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机;演职人员实力强大、全力以赴表演,赢得满堂喝彩;编剧、作曲、舞美等亮点频现、精彩纷呈,使整个剧目展现了强烈的艺术性;导演、编剧、演员等都是土生土长的濮阳人,地方特色鲜明,为保护传承“大高调”艺术、丰富完善豫剧流派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这是一部有深刻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戏剧,达到了以戏化人、以廉润心的目的。

2021-03-24 本报记者 段利梅/文 蒯晨璐/图 ——濮阳廉政豫剧《八都坊》赴省汇报演出掠影 1 1 濮阳日报 c77840.html 1 廉洁文化“碰撞”豫剧艺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