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数据:稻万家中原路店2021年2月19日至3月19日在饿了么外卖平台销售餐饮食品3800单,在饿了么星选外卖平台销售餐饮食品1单。
这是一组数据:全市食品销售环节“一品一码”溯源监管系统在200平方米以上经营者中完成率为100%;200平方米以下经营者共计12657家,完成率为68.03%;农村地区200平方米以下经营者6492家,完成率为66.54%;市城区200平方米以下经营者6165家,完成率为69.6%。
如何更好地抓安全、守底线,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铸就发展胜势,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该局坚持集成创新,扎实推进我市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锤炼执法利剑,基本实现食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社会监督”的目标,走在了全省前列。
建设背景 大势所趋,监管所需,补齐人防短板
该局树立精品意识,把“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精品工程,统一部署,明确标准,要求各县区把“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出精细、抓出规范、抓成品牌,方便监管人员进行监管,方便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把焦点落在社会和消费者身上,突破传统监管模式,把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变量之间的关联找出来。
2020年,该局自主研发“一品一码”溯源监管系统,作为对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扩充和延伸。该系统通过对超市、食品经营店内的每一种食品生成一个二维码,监管人员和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知食品的零售商、供货商、生产商,以及采购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报告等相关信息,方便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义务,便于消费者参与监督,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社会监督”的工作目标。
建设情况 统一标准,顶层设计,搭建高点平台
市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遵循“统一标准、顶层设计、适度超前、惠民利民、服务发展”的原则,采取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数据交换与现场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系统和新开发系统进行有机整合。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实行数据大统一、大集中管理模式,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置中心机房,各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乡镇市场监督管理所通过配置路由器和网络交换机,统一接入中心机房,实现了市、县、乡三级网络全覆盖,广大食品经营者可通过互联网自由选择线路、地点进行接入。该平台建成以来,溯源监管范围覆盖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功能不断健全、系统日臻完善,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受到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广泛好评。
功能特点 五大系统,六大功能,确保无缝监管
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共分为食用农产品、特殊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五大追溯系统,具备综合监管、移动执法、案件办理、舆情应急管理、OA办公、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等六大功能。目前,该平台在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等各个环节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于群众普遍关切的餐饮服务环节,该局依托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科学划分经营者与监管者的责任,确定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由餐饮食品经营者建立销售台账,自动形成餐饮食品环节的原料进货台账。提供自主添加进货台账功能,餐饮食品经营者对从外市食品生产和批发企业采购的每批原材料进行登记,严把食材进货查验关。对餐饮环节的加工后厨实行视频监控,可以在桌面及手机客户端查看,向社会公开,打造“透明厨房”。
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系统经过接续的推广应用,链条更加成熟、功能更加完善、成效日益凸显,在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实现了临期食品提前警示。商场、超市经营者利用该系统的临期食品管理模块,每天登录系统时就会弹出食品将要到期的提示,避免出售过期食品,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二是有效提升了监管效率。通过对食品销售信息的统计,可以查询某一种食品某一个批次在全市范围内的流向分布,使问题食品查处做到有的放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有效推进了监管的精准识别。对于未执行进货查验的食品,系统后台自动记录信息来源,并将该信息发送到监管人员的手机上,使监管人员在市场检查时做到有的放矢,将假冒伪劣产品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刘道光表示,目前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监管对象已全部纳入溯源监管,一张以信息化为依托、贯穿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网络基本形成。今后,我市将坚持“抓安全、守底线”,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全覆盖、经营的每一种食品溯源监管全覆盖,确保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大幅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现历史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