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个覆盖”
做到“四个到位”
乘风破浪正当时,快马加鞭自奋蹄。华龙区严把“一套流程”,严格遵照上述流程,有序运作、快速推进,为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改革对象全覆盖。制订成员身份确认、登记备案、股权设置管理、资产折股量化等制度,对涉及的改革对象进行了成员身份确认,编制了成员名册,并进行公示,得到了全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认可。其次,资产量化全覆盖。在2017年全部完成股改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净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农民的财产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全区股改共清产核资8.82亿元,量化集体净资产3.17亿元。第三,“三资”监管全覆盖。探索建立了“三管、两审、一监控”管理机制,使资产在阳光下运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了资产高效、透明运转。
首先,组织领导到位。把农村股改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亲自上阵、亲自督办,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办)、局委包村工作责任制,制订阶段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和早餐会“三会”制度,形成“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其次,思想动员到位。华龙区采取动员部署、专家讲授、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干部层面思想高度统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先后10次召开动员部署会、推进会;聘请省市专家举办20余场报告会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举办农村改革“一把手”专题论坛等,转变干部思想。第三,政策宣传到位。围绕“赢得群众认同、取得群众参与”,通过编印宣传册、组织宣讲团下乡宣讲、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政策、农村股改政策等意义、目标进行全方位宣传,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第四,机制健全到位。为了更好地推动改革工作,华龙区健全了工作机制,出台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十余个改革配套文件,在金融、用地、减税等方面制订保障措施,为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驾护航。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华龙区辖1乡1镇9个街道办事处,59个行政村,这些村普遍存在集体资产闲置、不能产生效益的问题,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强烈。为此,华龙区早在2015年就围绕村级集体资产改革进行了探索,开展了试点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2017年,华龙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后,积极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克难攻坚,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闯出了一条适合华龙区实际的改革路子,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大大增强了村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12月,华龙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的59个行政村完成股改任务,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发放了农村经济组织登记证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成以来,各级领导多次到华龙区进行指导调研。2019年10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项督察组对华龙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指出: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书记工程”,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格局值得推广和借鉴。2020年1月13日,华龙区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范例”在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中经全媒体共同主办的2019年度“我和我的祖国”优秀影视作品展评活动中荣获“宣传先进单位”。中央电视台对华龙区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专题采风。2020年4月17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二批60个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中,全省3个县(市、区),华龙区位列其中。
实现“六个规范”
一是资产核查规范。按照“程序规范、过程公开、专业清查、群众参与”的原则,制订出台了指导意见,编制了“一册十五表”,进行资产清查登记。从确定试点开始,仅仅利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资产核查,并对核查出的资产进行公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成员界定规范。结合华龙区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实行“一村一策”。三是股权设置规范。在考察学习借鉴浙江、四川等先进地区经验上,实行了静态为主,动态为辅,只设立成员股,不保留集体股,对新增人口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进行股权调整,逐村召开村民大会进行确认;在股权量化、管理方面,中央专项督察组对华龙区探索创新、因地制宜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四是操作程序规范。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对每个流程都进行张榜公示,召开村级代表大会,依法依规运行。华龙区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七榜公示”,确保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五是档案管理规范。产权改革档案工作要坚持分级管理、集中保管、同步进行、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档案法规、标准要求,将反应改革过程且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分别进行归类、整理。六是经营运行规范。华龙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科学谋划了资产盘活经营型、资源合作开发型、乡村旅游带动型、市场共建服务型、资本运作发展型等五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富裕了农民,壮大了集体,激活了农村。
通过改革,全区59个行政村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已经发展到3.78亿元,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达到48个,占比81%,高出我市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2020年年底,有8个村实现了分红,共计1078万元。
本报记者 杜鹏 通讯员 杨晓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