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学党史 悟思想

华野濮阳整军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朱德和陈毅、粟裕住过的房子。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

1948年2月27日至5月31日,陈毅、粟裕奉中央军委命令率华东野战军,在濮阳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新式整军运动。这次整军是以土改教育为中心,以干部为重点,以“三查”为手段,以“三整”为目的,彻底克服了官兵中右倾保命、军阀残余、腐化堕落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了广大指战员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在这次整军期间,粟裕将军根据当时中原战争形势,向中央军委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设想。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经过分析研究,接受了粟裕的战略方案,改变了中央军委在中原战场上原来的作战部署。中央军委对华野濮阳整军极为重视,派朱德总司令于5月12日至18日到华野整军地(司令部驻濮阳县城东孙王庄村)进行视察,历时7天,在将士中间进行新的作战部署和战前动员,首次提出“解放全中国”口号,大大鼓舞了华东野战军全体将士。这次整军,对当时战争和军队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诞辰之际,笔者撰写这段革命历史,深切缅怀先辈丰功伟绩,也为昭示后人。

华野濮阳整军背景

1947年7月,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一年。这一年,国民党军不可一世地向解放区疯狂进攻,步步挤压解放区,解放军采取战略上的内线作战方针,在解放区进行自卫防御,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基本上挫败了他们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根据形势发展,中央军委为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于1947年7月21至23日,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军事计划和地方工作问题。决定全军主力部队转入外线作战;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会上,毛泽东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用五年时间解决的战略设想。

中央军委命令刘伯承、邓小平于1947年6月至7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接着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南进通道,甩开紧急驰援的蒋介石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到外线作战。由此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开始。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相继展开了战略进攻。1947年8月下旬,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和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等部组成太岳兵团8万余人,于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陕南,在豫陕边区往返机动作战,建立根据地。9月初,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等8个纵队,共18万人,组成西线兵团,在鲁西南进行沙土集战役后,以6个纵队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皖苏,扩大原有根据地。11月底,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三箭齐发”,在中原形成“品”字形犄角阵势,犹如三把钢刀插进敌人腹部,对蒋介石的长江防线和沿江重镇南京、武汉构成了严重威胁。

1948年初,蒋介石鉴于对陕北和山东重点进攻的失败,为改变其战略上的被动局面,采取尽可能争取东北、力争华北、集中力量争夺中原的策略,改全面防御为分区防御,实行所谓“总体战”战略。在中原战场,他调兵遣将,摆兵布阵:将徐州顾祝同、九江白崇禧、西安胡宗南3个集团在中原战场的37个整编师约66万人(占全国作战部队的三分之一),除配属给中原8个绥靖区担任点线防御外,其余主力部队组成6个机动兵团和4个快速纵队,集中兵力对付解放军的进攻。这6个机动兵团为邱清泉兵团(整编第5军)驻商丘、胡琏兵团(整编第18军)驻驻马店、孙元良兵团(整编第47军)驻郑州、张轸兵团驻南阳、张淦兵团驻安庆、裴昌会兵团驻潼关。从这一布局不难看出蒋介石的用心,是以陇海、平汉铁路为依托,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刘邓大军和华野进军中原的部队,并加强长江防线,确保南京和江南地区的安全。

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为改变中原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被动局面,夺取中原作战的主动权,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战术,想法缓解中原压力。于1月27日,给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粟裕(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在中央开会)发电指示:为迫使敌人改变中原地区的战略部署,确定由粟裕率华野外线兵团的第一、第四和第六纵队渡长江南下,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吸引敌人20至30个旅从中原战场回防江南。要求粟裕先在湖南、江西2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闽浙赣边(原新四军老根据地),使敌人防不胜防,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疲于奔命。并为粟裕率部渡江制订了3套方案,特别嘱咐粟裕“熟筹见复”。电报最后说:“此事只先由前委几个同志及叶、王、陶作极机密讨论,不让他人知道。”这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继安排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之后的第二次战略跃进计划。

中央军委为使粟裕更好地完成渡江作战任务,1948年2月19日,又电示粟裕:“如鲁西南被敌扰乱不能安心休整,一、四、六等3个纵队可考虑移至黄河以北,安心休整2个月。”

粟裕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河南省临颍县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第四纵队,于2月27日北渡黄河到达老解放区濮阳县。第一纵队、第六纵队按预定时间,于3月15日也到达濮阳。华野随即召开纵队干部会议,然后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新式整军运动。两广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随后跟进。参与这次整军的部队近10万人(含部分地方干部),司令部设在濮阳县城东孙王庄王炳方家大院,部队分驻在城内、柳屯、清河头、新习、胡状、五星、岳村、保安、大桑树等集镇及其周围村庄。

华野以“三查”促“三整”

3月12日,中央军委电示华野第一兵团:要把遵守纪律、执行政策作为部队整训的主要内容,“教育领导全体指战员保证出动后,不仅在作战上而且在执行党的一切政策上,树立人民解放军的模范。”

华野部队官兵由于长期作战得不到修整,部分官兵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共华野前委按照毛泽东主席新式整军思想,结合当时的整党和土改工作,以团为单位组织实施。首先组织官兵学习毛泽东主席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土地法大纲》等文件,提高他们对土地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拔掉穷根的一次社会大变革。只有普遍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进行生产、建设和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广大指战员认识到了土地改革必要性,端正了态度,做到自觉支持土地改革,拥护土地改革。

这次新式整军,主要采取以土改教育为中心,以干部为重点,首先在官兵中组织群众开展诉苦活动,在诉苦的基础上进行“三查”,即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通过摆查问题进行“三整”,即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在基层以组织整顿为重点,对党员普遍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和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的教育,广泛征求党员对支部的意见,并逐个评论党员。在连队班、排组织中,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发展了党员,调整了骨干。连队还改选了支部,实行了民主推荐干部的办法,提拔了大批优秀工农骨干充实到连、排、班基层指挥员岗位上。对少数混入部队的阶级异己分子,进行了妥善处理。通过揭发检举等手段,在坦白从宽的政策感召下,混进部队里的极少数坏分子说出了自己的罪恶阴谋,进行了惩办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警惕性,纯洁了队伍。指战员牢固树立了为劳苦大众当兵、为劳苦大众打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

在领导干部中,主要是肃清军阀主义残余。4月5日,从中央开会刚回到部队的陈毅在兵团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说,要树立起新的观念,明确各部队不仅是一个战斗单位,而且是一个讲纪律的单位。必须强调政治领导,要发扬一面打仗一面做好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区模范地执行党的政策。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特别是检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问题。他严肃地指出,前委中目前虽然还没有人敢于对抗党的政策路线,但在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和严格军队的纪律上,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当然,检查军阀主义倾向不是要找出一个什么代表人物,而是着重于分析这种错误倾向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从中找出克服的办法。他指出,只要在广大干部战士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领导以高姿态进行深刻检讨,这种错误偏向一定能够克服,在进行自我批评的时候,不要赶时髦,一定要强调用原则解决问题。

通过发扬民主,列举事实、查找军阀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进行深刻批判,使广大领导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他们充分认识到,军阀主义倾向同人民军队的本质是根本对立的,反对军阀主义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长期艰苦的任务。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改进了他们的领导作风,增强了团结。同时,也厘清了政治与军事、首长制与党委领导、干部与群众、军事与民主、战争需要与人民负担等方面的政策、理论问题。因此,整个部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前委内部更加团结,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执行新的作战任务有了可靠保证。

通过“三查”“三整”,广大指战员解放了思想,放下了包袱,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性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的练兵高潮。在教练场上,将士们学习军事技术,练刺杀、攻坚、防空、越障、渡河、跌爬滚打,杀声震天。为适应江南战争的需要,指战员还加强了在水网稻田、丘陵、城市等不同环境下的进攻和防御能力;培训干部山地、河川、水网和城市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司、政、后、卫生、供应、军械等部门精简机构;研究实施运输、卫勤、弹药保障及经费供给标准问题、随队地方干部制订发动群众、筹措地方党政机构、发行东南流通券等措施。同时,以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对敌人进行侦察等,为渡江作战做了充分准备。

粟裕“熟筹”后向中央军委“斗胆直陈”

粟裕作为有全局观念、有战略眼光的将军,在整军期间,一面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渡江作战,一面观察分析着中原战局及其作战方略。

1948年4月中旬,随着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各路野战军干部、新兵的补充都已到位,新式整军工作基本完成等诸多有利因素不断增长,粟裕将军对整个形势的了解也更加透彻,对数月来反复构思的在中原与国民党军打大仗,将其消灭在长江以北的“腹案”也更有信心。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粟裕多次对中央军委1月27日电令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他认为,要改变中原战局,协同全国其他各战场彻底打败蒋介石,中原和华东的野战军应集中兵力同国民党军在中原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的歼灭战,尽可能地把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再打过长江南进比较合适。面对中原强大的敌人,如果他现在率领第一、第四和第六3个纵队渡江南进,到国统区进行宽大机动作战,这无疑会给敌人以很大震惊、威胁与牵制。但是,也存在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第一,3个纵队加上地方干部和民工近10万人渡江后,要在国统区转战数省,敌人必然进行围追堵截,而自己的军队远离解放区,在无大后方作依托的情况下连续作战,兵员的补充、粮草弹药和其他物质的供应、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等方面,都将遇到很大困难。第二,3个纵队渡江南进后,可以调动中原部分敌军回防江南,但估计调动不了在中原战场上的国民党主力第五军到江南跟他们打游击,也调动不了在中原战场上的桂系主力第十八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因为,如果桂系主力第十八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到江南,蒋介石从派系斗争考虑则认为是“放虎归山”。第三,华野3个纵队渡江后在转战过程中,预计会有约5万人的减员,如果留在中原地区作战,以同样的代价可以歼灭敌军3至5个整编师。第四,从战略角度看,在广阔的中原战场我军应该组成强大的野战兵团,实行大兵团作战。在一个战役中,既要有足够数量的兵力担负突击任务,各个歼灭敌人,又要有相当数量的兵力担负阻援和牵制敌人的任务。当时,中原战场上,中原野战军有4个主力纵队,华野有6个主力纵队,再加上两广纵队和地方武装,是有力量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如果他带3个纵队渡江南进,又调不走敌人在中原的4个半机械化主力师,则势必分散人民解放军在中原的兵力,增加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困难,这样就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敌我兵力比例,削弱敌人的优势,进而改善中原战局。因此,他认为华野3个纵队还是暂时留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粟裕将军将自己的这一构想和谋划同华野一兵团前委一些高级将领进行多次交流讨论,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又征得刚回部队的老首长陈毅的同意及刘邓等人的赞许后,4月18日,将自己的想法和中原作战方略建议,以个人名义大胆而果断地电告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接到粟裕的报告后,对粟裕将军的想法和建议高度重视,特别引起了一直关注中原战局变化的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4月21日急电陈毅、粟裕一起到中央当面汇报。

4月25日黄昏,陈毅、粟裕从濮阳出发,4月30日到中央驻地西柏坡后,随即前往阜平县的城南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五大书记正在那里开会,当毛泽东主席听到粟裕来了,便大步走出屋门,拉住粟裕的手摇了摇,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亲切的乡音,灼热的褒奖,令粟裕非常激动。到屋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还有李先念、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集体听取粟裕将军汇报,当即进行研究。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采纳粟裕的建议。也就是说,最高统帅部改变了原来令粟裕“虎穴掏心”的渡江南进战略,采纳了粟裕江北作战的建议。

为充分发挥粟裕独立指挥作战能力,中央军委决定调陈毅到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毛泽东在征求粟裕意见时,经粟裕再三请求,陈毅继续保留在华野的职务,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这样,华野的所有重担便落在了粟裕肩上,赋予了他独立统领华野在中原的作战任务。

朱德总司令莅临濮阳整军

中央军委领导对粟裕下一步作战行动甚为关心。为了让粟裕更好地在4个月至8个月时间内,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敌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的作战任务。在指示刘邓以中原野战军为主力在平汉路南段寻机歼敌,钳制国民党军队北援行动做配合的同时,又派朱德总司令到濮阳华野驻地进行视察,指导华野将士做好南渡黄河驻入中原打大仗的各种准备工作。

5月12日晚,朱德总司令受党中央、毛主席委托,在陈毅和粟裕陪同下,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风尘仆仆地到达濮阳县城东孙王庄华野整军司令部所在地。当晚,朱德和陈毅、粟裕一起住在房东王秀珍家中。

朱总司令不顾疲劳,次日便召开会议,听取整军汇报。晚上,在一兵团直属队欢迎会上,他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对全体指战员的问候和关怀,对华野新式整军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通报了中共中央关于华野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和华野近期不渡江南进,而在中原集中兵力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的决定。接着扼要地介绍了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强调执行政策和纪律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解放全中国这一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任务。他信心百倍地说:“渡过黄河组织好队伍,在江北打几个大歼灭战,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5月18日,朱总司令从濮阳县城东孙王庄华野司令部返回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朱总司令在濮阳视察了1周,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和部队领导干部讨论有关作战方案;深入士兵当中指导作战技术;到田间地头向农民了解党的土改政策落实情况和生产、生活问题,还帮助年幼体弱的农民担水;到工商户家中,了解党的工商政策,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地方干部马上纠正,给濮阳人民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华野在濮阳整军工作圆满结束

5月29日,中共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军阀主义倾向的决议。陈毅代表华野前委作总结报告。

为完成新的作战任务,大量歼灭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机动兵力,进一步发展中原和华东战局,遵照中央军委指示,5月30日,陈毅与邓子恢带领4700名地方干部离开濮阳,也离开了华野,于6月14日到达中原机关驻地河南省宝丰县皂角树村,与刘伯承、邓小平会合,到中原局开始了新的工作。同日,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和一、四、六、两广、特种兵纵队由濮阳出发,于5月31日南渡黄河,向鲁西南之定陶、成武地区挺进。

就这样,华野在濮阳完成了历时3个月的新式整军任务,奉中央军委命令,迈着雄壮的步伐离开濮阳,如铁流般地踏上了新的征程。(濮阳县老促会)

参考资料

《毛泽东选集》,《文汇报》,《新周报》,《河南文物通讯》,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工作室编《粟裕年谱》,《中共濮阳县历史》,张震《忆濮阳整训》,解放军出版社《张震回忆录》,少华著《粟裕与毛泽东·陈毅》,刘统著《华东解放战争纪实》、《王郁昭谈华野部队在濮阳整军情况》,任宗尧《对华野一、四、六纵队四八年在濮阳整军情况的回忆》,文学作品《对垒》,郑乃臧、王楠编著的《粟裕大将》等。

2021-04-15 1 1 濮阳日报 c78932.html 1 华野濮阳整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