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十七届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癌症发病率逐年提升。2020年,我国癌症发病人数458万,死亡人数大约300万。为广泛宣传抗癌防癌科普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癌意识、增加科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抗癌事业和科普工作健康发展,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简称“4·15”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在各种疾病中,癌症可谓是“头号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报告,每年全世界有900万新发癌症病例,500万人死于癌症且数量逐年升高。2020年,约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癌症患者死亡人数突破1000万人。为了全人类的健康,2000年2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2月4日定为世界抗癌日,以联合全球共同攻克癌症。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癌症发生的真相和预防途径,加大防癌抗癌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公众防癌抗癌意识。
肿瘤警告信号“5字诀”
不少癌症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接触一定量的致癌或促癌物质10年或更长时间后,才会引起细胞突变进而发生癌变。大约77%的癌症病人被确诊时在55岁以上。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预防、干预和早期发现。
虽然说癌症的发生常常隐藏得很深,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征兆。很多癌症是有早期信号的,及时发现这些早期信号,有利于有效挽救生命。
癌症发生前的5种自我检测方法,可以概括为5个字:血、块、痛、烧、减。到底该怎么用这5个字来自我检测癌症呢?下面为您一一揭晓。
血
如果您的鼻腔、口腔及下体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就要考虑肿瘤的可能了。口腔出血可能跟口腔癌、肺癌、胃癌等癌症有关。女性下体出血可能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有关。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大便带血,千万不要只想到是痔疮,一定要到医院进一步确诊,排除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可能。
块
如果在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经久不消或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的肿块,您就要高度警惕了。癌肿往往是无痛、质地较硬、边缘模糊的。尤其是在颈部、锁骨上方的部位,如果摸到这种肿块,就要马上去医院就诊。
痛
虽然很多时候癌症的症状是无痛的,但是如果您的头部、颈部、胸骨、腹部出现剧烈的疼痛,也要考虑肿瘤的可能。这时候的疼痛很有可能是肿瘤压迫了神经,或是发生了转移。
烧
这里的“烧”指的就是发烧。与一般的感冒发烧不同,癌症引起的发烧往往是长时间的低烧。如果10天以上,甚至两三周的时间,一直低烧不退,就要考虑肿瘤了。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血液系统肿瘤。
减
在没有刻意节食、运动减肥的情况下,突然之间,如果体重不明原因的大幅减轻,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在3个月内,体重下降了自身体重的10%,就要去医院检查,警惕肿瘤的发生。
最后,癌症的预防不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能搞定的,它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等。专家总结了防癌“40字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充足睡眠,定期体检;控制感染,疫苗优先;美化环境,绿水青山。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进防癌体检。防癌体检不是一般的体检,是做深度的、个体化的、量体裁衣的、规范化的、人文化的防癌体检。一般的体检往往流于形式,抽个血,验个尿,做个心电图、彩超,这样只能发现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对癌症远远不够。
癌症要规范化,要个体化,更要深度化。深度化的理念就是精准、个体,认真询问每一个体检者的病史,了解他的既往发病史、遗传背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然后才能制订出个体化的体检方案。
感染与癌症
目前已经证明有30余种病毒和细菌与肿瘤相关,仅仅在我国病毒感染就引发约90万新发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致癌性感染包括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宫颈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HBV/HCV)导致肝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卡波氏肉瘤、淋巴瘤,EB病毒导致部分胃癌、鼻咽癌、淋巴瘤等。
有10余种霉菌可能引起癌症。霉菌产生的毒素有很强的消化道致癌或促癌作用,其中以黄曲霉素致癌能力最强。另外,幽门螺杆菌(Hp)也是导致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对一些病毒和细菌长期感染患者应当积极治疗,减少肿瘤发生的概率。
吸烟与癌症
吸烟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主要与烟草所含的致癌物有关。多项动物和人体试验发现,这些化合物是导致各种类型癌症的直接原因。此外,这些化合物还可以造成已经存在疾病的人癌细胞的增生。
肺癌是与吸烟有最紧密联系的癌症。实际上,男性死于肺癌的人90%以上是吸烟者。很显然,吸烟与大多数肺癌患者死亡有直接关系。健康专家说,改变吸烟方式、品牌或烟草类型并不会降低患癌风险。这意味着任何形式吸烟的患癌风险都是一样的。此外,尼古丁并不是吸烟与癌症的唯一联系,其他物质也有致癌特性。如果在吸烟的同时再加上喝酒,则会大大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因此,戒烟是预防癌症的必要条件,1/3的人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戒烟等,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肺癌的早诊早治
我国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仅为19.7%,预后仍无明显改观。要想解决肺癌防治的诸多问题,关键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肺癌筛查,以及早诊、早治策略。如果能在早期阶段(尤其是Ⅰ期)进行手术切除,则肺癌的预后将显著改善。因此,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最终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开展或拟开展LDCT(低剂量薄层螺旋CT)肺癌筛查。与X线胸片相比,LDCT肺癌筛查可使肺癌病死率下降20%,10年生存期可达92%。
我们推荐在国内肺癌高危人群中进行 LDCT 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定义为:(1)年龄 50~ 75 岁;(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①吸烟≥ 20 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 15 年者;②被动吸烟者;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 铍、铀、氡等接触者);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对筛查发现的肺毛玻璃结节等,根据大小、边缘情况、结节密度等,密切随访。
市第五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可对符合以上条件的人群免费进行LDCT 肺癌筛查,欢迎到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