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雾霭渐消。春日暖阳下的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机勃勃。
在过去的五年间,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再铸新辉煌,从“快速起步,完善基础”步入到“加速提升,示范引领”的崭新阶段。
这五年,示范区累计开工项目480个,完成投资710亿元,年均增长11%。
这五年,西湖北部、东部成功蓄水,水库主体工程圆满完工;6400米龙山堆筑成形,绿化及配套设施全部完成。“青山绿水”由设计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这五年,商务中心区建设全面启动,恒基伟业大厦建成投用,全市首家五星级酒店阿尔卡迪亚国际酒店正式营业,恒大悦龙台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建成住宅项目17个,正在建设22个,总住房套数约3.5万套,示范区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居住首选。
这五年,4596套安置房交付使用,3312套安置房基本建成,已有近1.6万人实现了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辖区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
这五年,民生项目支出由2016年的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4亿元。完成18所中小学扩容布局规划,在校学生总数8000余人;18个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初步搭建了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圆满完成“双替代”工作任务,4100户群众全部用上洁净能源取暖过冬;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余人,拨付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资金2000万元;举办下基层文化活动1000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
一个个事关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稳步发展;一件件事关万千百姓生活的民生工程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春风得意启新程,策马扬鞭勇奋进。展望“十四五”,新的一年,示范区将按照“规划引领、完善功能、突出产业、产城融合、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形成总面积85.5平方公里“一核一窗三园”的空间布局,持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具有新时代活力的宜居宜业先行区,幸福美好示范区的新蓝图正徐徐打开。
精准发力 项目建设赋能新区未来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濮阳新型城镇化的龙头、先行区,示范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强力推进。
今年,示范区将实施75个重点项目,通过引资、引技、引才,聚集高端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继续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新一重”和国家资金投向为重点,持续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强沟通对接协调,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计划盘子。深化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严厉打击恶意阻工、强揽工程等违法活动,持续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展望“十四五”,示范区将使项目建设与产业链布局相协调,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督导检查等实现共同进步,开工数量、资产额度、高精尖技术持续提升,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示范区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切实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把全区棚户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杠杆,勇于破题、敢于攻坚,走出了一条符合示范区实际的“棚改”路径。
今年,示范区将全力实施孟村、大庙整村拆迁,全面推进棚改项目建设,持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棚改项目建设方面,确保东湖社区B区6月底前建成投用,西湖社区B区10月底前实现回迁,东、西湖社区C区年底前主体封顶;娄店、貌庄、祁家庄城中村改造年内圆满收官。西七村安置项目七星城社区一期年底前主体封顶,学校、医院、道路、水系景观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
抓好百城提质 绘就新区特色画卷
街道宽阔平坦、道旁绿树成荫、湖畔花团锦簇、广场轻歌曼舞,龙湖、龙山、班家耕读小镇……犹如一颗颗明珠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示范区各处,蓝天、碧水、绿地,将示范区点缀得舒适、惬意。
这一切,得益于示范区持续推进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新的一年,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作为打好“四张牌”的具体行动、作为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实施,重点做好规划引领、功能完善、生态绿化、城市管理4个方面,功能日益完善,品位明显提升,软硬实力一同增强,一幅幅生态、文明、美丽、幸福的新画卷正在龙都大地徐徐展开。
产城融合 产业发展激活发展动能
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侯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