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在探索推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方面,研究制定我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完善人才下沉一线服务乡村振兴机制。加快农村供水“四化”,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推进示范区全域城乡一体化改革。
民生为本 共享改革红利
聚焦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推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要抓手,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管理改革、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围绕“四点半”难题,全面启动课后服务改革。推进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改革,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深化医保和医药改革,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形成全国可复制推广经验。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打造创业担保贷款“濮阳模式”升级版。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全市社会工作赋能增效。探索推进租赁住房建设。
百舸争流 推进文旅强市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契机,今年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有更多看点。
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成立市属规模型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完善我市文旅投融资服务平台。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推进媒体融合改革。推动新闻单位与所属国有企业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推动新闻内部改革,健全事企分开、采编经营分开的运行体制,深化传统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推进文旅强市建设,谋划建成中华龙源景区、世界杂技之窗·杂技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文旅项目,塑造“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国际文化旅游形象。
降碳增绿 建设生态濮阳
今年我市将围绕生态立市战略,继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智慧环保”利刃作用,开启科学精准治污新模式。完善水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污染防治攻坚责任体系,持续探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
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濮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今年我市还将研究制订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行林长制,推进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动我市绿色转型发展。
提能增效 彰显公平正义
围绕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化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改革。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强和改进市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持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机制,形成多渠道、广覆盖、更灵便的协商议政格局。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深度参与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在警务运行体制、公安执法监督机制、司法体制综合配套、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方面持续发力,健全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体系。
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完善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体系,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快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打造“枫桥经验”濮阳升级版。加强和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建设完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推进“五级网格”建设,健全信访工作制度机制,加强应急体系能力建设
党建引领 巩固改革成果
持续巩固深化党的建设工作成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派驻机构改革。持续创新完善巡察整改制度,夯实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基础,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农村,推广基层探索经验,深化“党建+先锋贷”授信担保机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在城市,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纵向联动机制,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治理新格局。
巩固党政机构改革成果,持续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群团组织改革,更好发挥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赵磊 刘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