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濮阳双拥

三代从军志 一门报国情

—— 记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王守伟家庭

“没有国就没有家。当兵打仗,是咱中国人的本分。怕死?这个不去、那个不去,国家靠谁来保(卫)?!国保不住,家咋能保得住?家保不住啦,你还咋能活得好?!”

铿锵有力、感人肺腑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

但大家可能想象不到,说这话的,是一位年近九旬的农村老太太。4月23日,“百年百位老英雄 百年百个红家庭”集中寻访活动第二站,在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我们寻访到一个祖孙三代6人参军、代代有英雄故事的红家庭。

今年89岁的赵翠淑老人,就是这个家的“佘老太君”。老人眼不花、耳不聋,热情好客,拉着我们的手,向我们述说了他们这个红家庭的光荣故事。

“(19)54年,俺结婚还不到一年,我当时还怀着老大,身边正要人照顾的时候,就把他爹送去参军了。”

“别人怕死,不敢参军打仗,我不怕。国家正用人的时候,咱就得上!”

…………

老人家说的“孩子他爹”,大名叫王保善,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历任班长、营卫生员;1956年回国后,被安排到河南省荣康医院工作;1962年响应党的号召,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任近德固公社王村第6生产队队长,所领导的生产队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队。

1970年出生的王守伟,在家排行老五,是这个红家庭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我、我三哥、我六弟,都是俺娘亲手送到部队的。”王守伟说,“我们家人都愿意到部队,都愿意主动参军打仗,这是有原因的。”

王守伟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家爷辈父辈口口相传的一个真实事件:1938年6月,日军侵犯中原,当时正值麦收季节,他们家正在打麦场上劳作,日本军队的飞机扔下2枚炸弹,落在打麦场里,一家8口人当场被炸死或炸伤!

“血淋淋的事实让人震惊!但我们中国人是吓不倒的。从爷爷那一辈就立下家训:王家的男孩必须要参军,报效祖国!”王守伟坚定地说。

王守伟1986年入伍,在部队期间曾荣立3等功1次、被嘉奖5次,获得原济南军区“二五普法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部队是个大熔炉!我在部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辈子受用。特别是在部队培养起来的坚强、不服输的精神,都是我宝贵的财富,对我后来的成长影响巨大。”

1993年退役后,王守伟扎根家乡发展,先后任王村党支部委员、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2011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20世纪90年代,王村涌现多个村办集体企业,集体经济曾经红火一时,但由于账目不清、管理混乱,导致村办企业陷入瘫痪状态。县里曾经两次派驻工作组,但问题都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王守伟上任后,从建立、完善理财小组做起,经过10余年的努力,把一个远近闻名的混乱村打造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的王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百姓安居乐业,驶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省、市、县领导多次到村参观指导工作。王守伟先后当选为南乐县、濮阳市人大代表,2019年荣获“濮阳市退役军人先进个人”称号。

王守伟的儿子王元康,是这个红家庭第三代的代表人物。1993年出生的他,2010年入伍,在北京市武警总队服役。“我从小就崇拜军人,非常向往军营生活。”王元康说,部队生活锻炼了他坚强的性格。那时他每天除了睡觉、吃饭、站岗,都要练习擒拿格斗,训练很苦,常常摔得身上疼痛难忍,疼极了晚上就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一想到我的父辈祖辈们上战场打仗命都不要了,我这点儿疼痛算啥?”

王元康不但顽强地坚持下来,并且出色地完成了训练任务,成为战友中的佼佼者,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还获得“首都卫士”“优秀士官”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5年12月,王元康退役后回乡创业。在党的政策引导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打造了濮阳市壹柒拼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吸收一批青年和退役军人进入公司,成为电商业务技术能手和骨干力量。公司带动周边4个村和516户贫困户有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店铺,为退役军人、老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被南乐县评为“爱国拥军企业”。王元康还在濮阳市城区、南乐县、濮阳县创办3家美团优选电商基地,为23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

“我的公司不但招聘退役军人,还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都要出早操、演练。我要把部队的好作风传承下去,把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全省、全国拥军优属模范企业!”谈起未来的发展,王元康信心百倍。

本报记者

2021-05-11 —— 记南乐县近德固乡王村王守伟家庭 1 1 濮阳日报 c80121.html 1 三代从军志 一门报国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