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小麦生长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该期防控目标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麦蚜、吸浆虫为主,兼顾茎基腐病、叶锈病、麦蜘蛛和黏虫。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抓住重点地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实施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实现科学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一、赤霉病防治方法
1.掌握好防治时期,坚持破口期和齐穗期用药,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雾霾、大面积露水,就有流行发病可能,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
2.保证用药量,选用优质防治药剂。第一次喷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50公斤或稀唑醇 (禾果利)50克兑水30公斤喷雾;第二次用药30%戊唑醇加多菌灵90克兑水50公斤。
3.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雨需补喷。
4.做到“四有”:有效期、有效药物、有效药量、有效施药方法。
二、条锈病防治方法
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哇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于晴天下午喷施,严重地块可隔7~10天重新施药喷治。在防治过程中要坚持“打点保面”,努力控制病害扩展蔓延,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三、白粉病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当病叶率达到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选用15%的粉锈宁每亩100克,或12.5%的禾果利每亩3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均匀喷雾。
2.小麦生长中后期,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加抗蚜威有效成分3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公斤。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黏虫混发区或田块,每亩用粉锈宁有效成分7克加40%氧化乐果20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公斤。
四、麦红吸浆虫防治
1.防治时间: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5月上旬)小麦抽穗期,手扒麦株一眼可见成虫2~3头或平均网捕10复次有虫30头左右时,即为喷药补治扫残适期。
2.防治方法:结合小麦“一喷三防”进行,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或10%吡虫啉20克、或40%氧乐果乳油50克兑水30公斤,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全田喷雾。在防治同时可加杀菌剂和叶面肥。兼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