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冀三省交会处,辖7镇5乡,322个行政村,人口60万,面积624平方公里。近年来,南乐县先后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县、中国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视频连线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省委书记王国生相继到南乐县调研,对南乐县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仓颉故里。南乐西汉初年建制,五代后梁时期改称南乐至今。南乐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造字圣人仓颉故里,被命名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仓颉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乐县名人辈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瑾、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明代布衣巡抚魏允贞的家乡。南乐县是革命老区,1927年就建立了中共豫北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佛善村党支部,是中共直南特委第一支抗日武装四支队发源地,从这里走出了铁瑛、张西三、郭宝珊等开国少将。祖籍南乐的名人还有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李梓萌,相声演员岳云鹏等。
交通便利区域交融的桥梁纽带。大广、南林两条高速,106、341两条国道在县内交会,正在建设的郑济高铁穿境而过并设南乐站,通用机场项目即将实施,成为拥有“铁、公、机”交通体系的县。南乐是河南省距雄安新区最近的县,距郑州、济南、石家庄均在200公里左右,是中原经济区融合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具有“辐射三省、经营四方”的独特优势,正在由区域边缘走向经济发展前沿。
三产融合链条完善的产业新城。南乐县大力实施“一三六”战略,围绕“建设生态南乐”1个定位,走好“壮大环保产业、发展绿色农业、打造宜居城乡”3个路径,强化“调整一产、转型二产、繁荣三产,城建提质、乡村振兴、民生优先”6条举措,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培育了生物基材料、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拥有国家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打造了全国首条完整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一星产业集聚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5A级营商环境集聚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扶贫项目和现代农业项目集中布局,建设了日福莱、沃圃生、西红柿小镇等高效农业园区。
社会和谐宜业宜居的民生高地。扎实发展民生事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科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持续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丹江水进农村”工程,成为全国第一个让全县群众都喝上丹江水的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推进“拆到位、清干净、铺胡同、绿墙根”,有效解决了乡村胡同泥泞、黄土裸露问题。构建集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于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实行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南乐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国家生物基材料生产基地,着力破解白色污染环境治理难题,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10月,南乐县主导实施的濮阳市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为生物基材料专项以来,通过技术引进和集聚发展,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在南乐县得到突破性发展。
2014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南乐县为全国两家之一、全省唯一重点支持的生物基材料产业示范集群。
2020年1月2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保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2020年6月2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加快白色污染治理 促进美丽河南建设行动方案》。
2019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视频连线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南乐4分钟”带来发展新机遇。
2019年5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调研生物基材料产业,给予高度评价。
2019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时任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到南乐县调研生物秸秆利用技术研发和农业农村工作。
2020年3月10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到南乐县调研指导生物基材料产业。
2020年2月20日,时任河南省省长尹弘调研指导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
2020年8月26日,中国(濮阳·南乐)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开幕式在濮阳市胜利召开。
南乐县产业集聚区现入驻生物基材料企业14家、建设项目18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4个,已形成了集聚发展效应、实现生物降解产品规模化发展。走进这些企业,厂房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线上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处处散发出南乐日益增强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