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阶段迈入小学阶段,意味着孩子迈向了新的征程。当前教育部针对幼小衔接颁布了系列文件,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幼儿进入小学前所须具备的关键素质该如何准备?
直接感知,消除孩子的恐惧与焦虑。幼小衔接真正的主体是孩子。为了消除“未知”给孩子们带来的忧虑,应从儿童本位出发,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小学,并设计“幼儿园与小学哪里不一样”等系列延伸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将对小学感到好奇的问题记录下来,并通过与小学生交流,消除幼儿心理的焦虑,培养乐观积极的交往态度。
大胆表达,让“未知”变“已知”。鼓励他们拿起画笔,绘画向往已久、充满神秘色彩的小学,从不同角度聊不同,对小学生活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将关注点从外在环境转向一日生活,这恰好是孩子们要适应的。成人的肯定,持续的关注,能帮助幼儿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迎接新生活、新挑战。
增强任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目前,家长在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上存在着偏差,许多家长过于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任务意识、坚持性等学习品质的培养。殊不知,良好的学习品质比具体知识更为重要。
科学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提升执行力。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最令家长和老师头疼的是缺乏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因此,在幼小衔接活动中就可以开展“十分钟可以做什么”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时间观念,提升做事执行力。
幼小衔接的目的是让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的过渡与转换。这离不开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的合作。一定要了解幼儿关于小学的已有经验以及他们的困惑和担忧的问题,科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增强任务意识,鼓励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制订可行的阶段性目标,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