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周刊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思考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诠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树木的根须,供养着学校教育这棵大树的树干和枝叶;家庭教育的状况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高度和可持续发展;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培养的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现状分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和行为潜移默化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认知、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行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家长将学校教育视为教育的全部,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对孩子的培养仅仅依赖学校教育,而忽略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发展变化最迅速的时期,心理极其敏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片面关注往往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及厌学情绪,甚至使孩子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加大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已经不单单“唯分数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对教育回归家庭指明了方向,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庭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业,主要表现在文化科目的学习;二是综合素质的养成,主要体现在校园生活中。事实证明,孩子的很多习惯和品德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如握笔姿势、阅读兴趣、品德性格,文明礼貌、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卫生习惯、表达方式、安全意识,对电视、游戏、网络的态度等。

父母的善良、宽容、乐观、同情心、公正,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在一个有教养的家庭中,父母关系融洽、志同道合,能够很好地理解对方的话语、思想和观点,相互尊重和扶持,这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使孩子心境平和、心胸坦荡。家庭教育同样也影响着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态度。如果家庭中有温暖和关爱,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宽容、温和、谦让。只有在家庭教育中努力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孩子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孩子学习起来才会轻松;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减弱,学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成长的家庭氛围较为冷漠甚至较为恶劣,那么,一些坏情绪会淤积在心中,在校园生活中,孩子就会做事偏激,从而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保障,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整个人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学业教育的影响

孔子把家庭看作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在文化的世代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家庭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家庭环境安静和谐,父母爱学习,阅读氛围浓厚,孩子就会对书籍有亲切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吵闹不安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不爱读书和学习,孩子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长此以往,孩子内心变得比较浮躁,并且会把这种坏情绪带到学校,延伸到课堂中。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可分割,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为学生的学业提供助力。

家校共育塑造高素质人才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同样,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指导。只有提升现代家长的素质,发挥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才能实现教育一体化,发挥教育的整体优势。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较为茫然,有些家长甚至感到无所适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相互配合。学校为家庭教育提供方向,让家长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对家长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校共育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高尚情操的熏陶奠定基础。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和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学校教育有着明确的评价体系,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紧密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

濮阳市第八中学 孙绪宪

2021-05-25 1 1 濮阳日报 c80886.html 1 初中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