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习近平
一穗穗麦穗颗粒饱满,把麦秆压弯了腰;一阵微风吹来,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掀起金色的麦浪,此起彼伏。这是5月24日,记者在濮阳县渠村乡实地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期间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连日来,我市农业、农机和粮食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夏粮后期管理工作,全面做好机收会战和夏粮收购等准备工作,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今年我市夏粮丰收在望
据介绍,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355.21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90万亩。根据市、县各级农业专家田间调查,预计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为39.3万穗,创近5年来新高;穗粒数为35.1粒,接近5年来最高粒数;千粒重按上年43.9克推算,预计平均单产514.7公斤,较上年增加5.5公斤;总产预计达到182.83万吨,较上年增加1.96万吨,保持了良好生产态势。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我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市委、市政府领导把小麦生产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多次安排部署并深入田间查看苗情、墒情及病虫情。市、县各级农业部门狠抓麦播质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工作,为小麦持续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麦播期间,全市浇水191万亩、秸秆还田161.5万亩、深耕深松218.5万亩、配方施肥335.7万亩,实现了适期播种、一播全苗。2021年,市、县投入病虫防控资金1626万元,培训技术人员2500余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4万余份。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今年将收获9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25.4%,高于全省优质小麦占比7.4个百分点。根据调查,优质小麦的品质明显高于普通小麦,订单率已超过90%。
市农业农村局粮食经济作物与农药管理科科长周冰冰表示,6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意味着10天后我市将迎来“三夏”大忙的麦收时节。其间,他们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麦田管理,做到“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
16万台(套)机械全力备战“三夏”
随着麦收日期日益临近,我市农业和农机部门提前着手、做好准备,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实现丰产丰收。
据介绍,我市小麦收割从南部沿黄滩区开始,从南向北依次铺开,预计6月1日开镰收割,到6月12日基本结束,高峰时间3至4天。
为迎接“三夏”机收会战,市农机技术中心积极组织市内外联合收割机1.1万台、玉米播种机2万台,拖拉机和其他配套机械16万台(套)参加机收会战,确保今年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玉米机播率稳定在96%以上。
为保障“三夏”期间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我市成立“三夏”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专班,制订“三夏”农机工作意见、机收作业应急预案、跨区作业方案等。同时,强化技术服务和安全生产服务,累计帮助机手检修联合收割机60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5600余台、小型拖拉机1.6万余台,培训农机驾驶员、操作人员6500余人,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1.5万份,营造了浓厚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
61.21万吨夏粮收购仓容已备好
仓廪实,天下安。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介绍,2021年国家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3元。我市参与托市收购的地方国有库点共54个,目前共备仓容61.21万吨,夏粮收购前还可备仓13.49万吨。
5月21日,该局召开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我市粮食收储企业共准备输送机376台(套)、检测仪器321台、清理筛117台、通风机297台、汽车衡65台、塑料布41.04吨、油毡272捆、麻袋18.56万条、篷布408块。与此同时,协调农发行濮阳市分行落实政策性粮食收购信贷资金15亿元。
面对2021年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的新形势,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将牢固树立市场化理念,为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创造良好条件。收购期间,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适时售粮、企业均衡收粮。要求各收储库点设置医药箱、茶水站、晾晒场等服务场所,推广预约收购、错峰收购,鼓励开通售粮绿色通道,减少排队时间,为售粮农民提供高质量服务。
此外,我市成立夏粮收购领导小组和督导检查组,加大抽查力度,对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短斤缺两、违规收费、“打白条”等违反政策纪律、损害国家利益、坑农害农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严厉处罚,维护粮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