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力争今年年底基本实现5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力争今年年底完成县域水源置换工作,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超90%,规模化工程覆盖受益人口比例达90%
●实施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力争今年年底完成200个农村配电台区升级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00千米,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6个小时以内,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3.9万千瓦
●实施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力争今年年底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全覆盖
●实施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力争2025年年底前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在同一县域内实现城乡大体一致
●实施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力争今年年底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超80%,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的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100%
●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力争2025年年底前形成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本报讯 (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李中元) 记者近日获悉,为推动我市在乡村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将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以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建为重要抓手,重点培育18个示范乡镇、54个示范村,打造标杆、以点带面,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
在此过程中,我市将以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为抓手,着力实施“七大行动”,切实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面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便捷化,力争今年年底基本实现50个自然村通硬化路,“十四五”时期完成1780公里农村公路、249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网络,争取实现所有行政村最多换乘一次客运公交即可到达县城。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建管市场化、饮用水源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农村供水运行、水质管理,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快供水服务标准化,力争今年年底完成县域水源置换工作,全面实现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超90%,规模化工程覆盖受益人口比例达90%;2025年年底前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超95%,规模化工程覆盖受益人口比例超99%。
实施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因地制宜开发风能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村地热能利用水平,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力争今年年底完成200个农村配电台区升级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00千米,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6个小时以内,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3.9万千瓦;2025年年底前全市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2个小时以内,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6.9万千瓦。
实施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力争今年年底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全覆盖;2025年年底前全市县域内5G 基站数量达到2000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
实施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县域节目传输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力争2025年年底前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在同一县域内实现城乡大体一致,形成终端人口覆盖率超90%的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基本实现全市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节目信号接入IPTV直播频道。
实施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县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县域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力争今年年底行政村快递物流通达率超80%,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的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100%,培育一批乡村物流龙头企业;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转高效、多方协同、绿色创新的县域城乡物流体系,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健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今年年底前出台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管理细则,完成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生产经营性房屋、公共用房安全隐患整治,编制完成农村住房设计图册,在地震高烈度地区开展7300户农房抗震改造。力争2025年年底前形成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完成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农村房屋建设品质显著提升,建筑特色与村庄风貌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