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特别提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为我们指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自市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聚焦发力重点,提升工作标杆,转变工作作风,全市工业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濮阳答卷”。
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
据统计,2020年底,我市工业生产总值达到468.46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1%,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5%。
目前,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4家,形成了丰利石化、天能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了盛通聚源、蔚林化工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壮大了濮阳惠成、迈奇化学等一批高科技企业。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比2019年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7.2%,比全省平均增速高5.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较上年上升15个位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4%,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我市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立市、开放活市“四大战略”,不断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壮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家居、羽绒及制品、生物降解材料“三专”特色产业。
上半年,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7.6%,同比增长14.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三专”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3%,同比增长26.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新型化工基地成发展主战场
2016年,市委、市政府整合市城区东部3个省级化工类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2018年11月,濮阳新型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为加快推进发展,我市成立了新型化工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快编制完善规划体系,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经过近3年发展,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彰显,已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新名片。全市首个审批服务分中心——市新型化工基地审批服务分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提供市、县联批事项“一站式”服务,目前集聚了丰利石化、君恒科技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50家,为推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能级载体。
1至7月,全市石油及化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9%,同比增长12.5%。上半年,全市石化产业实现营收315.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52.7%,同比增长42.6%;(下转第二版)
记者 段利梅 通讯员 李峥 杨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