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74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06.1亿元,可利威消毒剂、龙都天仁可降解材料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市以智能化、绿色化和企业技术改造“三大改造”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共有646家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完成投资537亿元。21家企业获得两化融合贯标评定。生产换线155条,机器换人367台。创建省级智能工厂9家、省级智能车间26个;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绿色产品设计2项;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8家。
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取缔2193家,整改5179家。实施“红黄蓝绿”标识管理企业154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8家,搬迁改造建成区重污染企业4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1家。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濮阳惠成、联众化工通过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审核认定,濮阳天地人环保等4家企业获得河南省推荐申报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迈奇化学等25家企业被认定为2021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地人环保等3家企业入选省优质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
上半年,我市谋划实施的52个智能化改造项目,51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5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0.6%;谋划实施的20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3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9.89%;谋划实施的103个技术改造项目,91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1.7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6.39%。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努力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9个产业集聚区实现研发平台全覆盖,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由33家增至66家,实现翻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由10家增至14家,鹏鑫化工被认定为“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天健生物等8家企业被工信部确定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今年将探索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心),统筹开展企业服务和产业技术分析研究;建设混合所有制研发创新平台公司,加强科技研发、产品中试、企业孵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工作。
全面推进数字赋能改革。全市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516个,完成5G网络建设投资4.1亿元,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和乡镇重点区域5G独立组网全覆盖,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乡镇5G网络覆盖。移动公司云计算中心、联通公司云计算中心、开发区中科曙光云计算中心相继建成。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大数据产业生态园、市5G+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今年全市计划新建5G基站1504个,年底前实现全市建成3000个5G基站的既定目标,实现乡镇以上区域网络连续覆盖,乡镇、农村热点地区5G网络覆盖。
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发展
创新开展“惠企政策进千企”服务企业系列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并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企业服务“五个一”、“政企交流面对面”、惠企政策宣讲、民营企业“两个健康”专项行动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已成为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新名片,累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1560个。市工信局连续8届被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属全省唯一。
今年6月启动实施“万人助万企”活动,市级领导带头开展助企活动,分包对全市经济稳增长有支撑带动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上市培育企业,市直各单位县级干部帮扶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截至9月5日,全市共搜集第一批涉企问题749个,已解决361个,问题化解率为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