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国际肾脏病学会预测全球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防治是跨越国家、民族、政治等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严重挑战。
慢性肾脏病患者逐年增多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30年多来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目前尚无翔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8%~9%。
为什么慢性肾病患病率高居不下、病人数量逐年增多呢?
随着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不合理的变化,如某些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等)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度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酗酒、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继发于上述代谢性疾病的慢性肾病患病率日渐升高。
另外,各种感染(肝炎、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免疫介导的原发或继发性肾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除上述原因外,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另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如止痛剂、马兜铃类药物等。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65岁)各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呈现退化趋势,这也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80岁)人群肾脏病患病率显著增高的原因。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症状
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早期可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症状。
早期可表现为经常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尤其踝关节)水肿,尿液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出现肾功能不全时,慢性肾病的各种症状逐渐明显,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夜尿增多、全身水肿、血压升高、手脚麻木、嗜睡、反应迟钝等表现。化验检查可发现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升高等。
尿毒症晚期时,上述各种症状继续加重,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慢性肾脏病须早期防治
慢性肾病如不早期防治,病情将逐渐进展,直至发展到尿毒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另外,也将极大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实际上,早期防治率低已经带来严重后果。有20%~30%的肾脏病患者由于对肾脏病防治知识缺乏,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肾功能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
只有做到早期防治才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早期防治可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社会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和费用。
哪些人易患慢性肾脏病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病。另外,患有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消炎药、抗生素等)、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等疾病,以及高蛋白饮食、吸烟、过度饮酒、低出生体重、年龄在65岁以上等人群,也易患慢性肾脏病。
如何早期防治慢性肾脏病
没有肾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做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可有效防止肾脏结石。
4.每天坚持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当喉部、扁桃体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孩更需要注意。
6.戒烟,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损坏。
8.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异常的情况,如果有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
9.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肾病家族史,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的 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市人民医院肾内科 吴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