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濮阳县清河头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项目有序推进、高楼拔地而起、群众笑脸绽放……在濮阳县清河头乡干群勠力同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有一面旗帜始终指引着前进方向、鼓舞着党群士气,这便是高高飘扬的党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印证着清河头乡人民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的一路汗水、一路高歌。近年来,清河头乡党委、乡政府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绿色发展、工业商业优先发展,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建设富强清河头、生态清河头、创新清河头、幸福清河头“四个清河头”。

党建引领 社会经济焕发新活力

清河头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职工的辛苦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奋勇争先,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发展答卷。

今年1至7月份,全乡生产总值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6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6亿元,同比增长473.4%;固定资产投资11.95亿元,同比增长51.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8.34亿元,同比增长2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50万元,同比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2元,年均增长12%;用电量2400万千瓦时,各项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乡镇前列。

强化担当攻坚意识,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清河头乡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做好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建设工作,释放发展新活力,做到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干部冲在前,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2016年以来,全乡共征租土地10535亩,拆迁住户4232户,拆迁零星企业306家,伐树48万株,迁坟2777座。截至目前,清河头乡共落成重点项目57个,其中工业项目32个、房地产项目7个、路网项目18个;郑济高铁濮阳段紧张建设中,预计2022年元旦试运行;濮耐、凯利来、亿利滋、海林公司、林氏化工、美国通用风机、天顺风能等企业投产运营;碲化镉、汇川食品等企业正在加快建设。

定向施策,极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施城中村改造。为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清河头乡坚持整体推进与率先突破相结合,以高品质规划建设筑牢“硬”基础,以长效机制提供“软”服务,让群众共建共享品质生活。2018年,启动陈庄、西刘贯寨等5个村3157户群众的拆迁工作,共计腾出土地1613亩。同时,安置区建设稳步推进,盘锦小区一期6栋楼636户全部入住,二期9栋478户已实现交房,三期已全部封顶;清河小区已完成70%的主体建筑施工,预计通过3至5年时间,将使城中村居民实现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住好房”到“更宜居”的跨越性提升。助力房地产事业蓬勃发展。利用高铁入驻的契机,谋划东北城市区发展新版图,打造拥有住房2万余套、建筑面积290余万平方米,入住8万余人的濮东新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兴龙湾、恒大东方珺、翡翠华庭、澜亭叙、龙记观园等房地产项目相继落地,商品房去化率达70%;星联芒果、西南绿城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具有完善的城市功能。清河头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路网建设,富民路、国庆路、红旗路、建设路等顺利通车,贯通了八纵十横的交通路网;推进污水管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警务室等服务配套。同时,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形成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三方联动”服务机制,打造智慧社区,聚焦城市“细化”“序化”“净化”“美化”等重心,实施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提升活动,让城市更有颜值。

全力发展现代第三产业。郑济高铁濮阳段纵穿清河头乡,濮阳东站建在清河头乡北部,为清河头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市城区中心东移、经济发展东扩,濮阳东站即将成为濮阳县东北片区的新名片、濮阳县对外经济的核心窗口。清河头乡依托高铁东站,抢抓机遇建设高铁商圈,着力打造濮东商贸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兴隆国际建材城和瑞璞汽车小镇两大商业区。其中:瑞璞汽车小镇体量不断增加,商铺入驻率在95%以上,年营业额达45亿元;兴隆国际建材城商铺入驻率达90%,年营业额实现20亿元。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绘制新画卷

清河头乡党委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契机,以奋发有为的勇气、敢为人先的志气、攻坚克难的锐气,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百姓富裕新农村。

立足一产,让现代特色农业“优”起来。清河头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流转土地3.6万亩,发展金银花种植1.2万亩、艾草种植1000亩、桑蚕产业680亩、特色林果种植200亩。因地制宜,以“大闵城”模式、“党支部+合作社”模式等发展集体经济,为合作社提供农村信用贷款、“先锋贷”等金融支持及技术指导,合作社以年底分红、入社就业等方式带动群众致富。目前,人和葡萄园种植公司、旗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断发展壮大,管五星人和葡萄园2020年首次开园采摘,创收200余万元,吴堤口苹果园实现线上、线下双收益,旗盛庄园建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村集体收入稳定在50万元。

接上二产,让农村产业“强”起来。清河头乡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宇康卫材、雷神医疗科技等工业企业。不断扩大乡镇企业规模,发展濮阳市鑫盛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鑫林锋木业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2家,濮阳县澶隆香油加工等中小企业116家,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实行“四个一”工作法,提供优质服务,即一名联络员联系一家企业、一个职能小组负责一项工作、一名专业人员负责联络本行业工作、一张问题清单提升工作质效。推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招引人才,给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为乡村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一站式”基层办理,实现服务事项线上、线下相融合。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企业利益。

连通三产,让农旅融合经济带“亮”起来。一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河头乡依托“河南省杂技之乡”“省级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娄昌湖村,投资3.5亿元,建设娄昌湖杂技产业园。同时,扩大集镇规模,大力开发主打清河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元红酒、舞狮、民间艺术、民俗商品、小吃等的民俗商业街,叫响非遗招牌。二是打造金堤河东延湿地观光带。依托金堤河湿地公园东延的良好基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采摘、湿地扩容提升、旅游精品建设、健身基地打造、节庆活动举办等方式,打造桃园—管五星“体育+康养+文化”大旅游格局,实现湿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是培育生态经济新引擎。着力恢复辖区金堤河西段生态植被,栽植垂柳、芦苇、蒲草等,做好“亲水”“田园”特色文章。建设桑蚕采摘基地、垂钓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先后举办了舞狮会、采桑节、采摘节等,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扮靓乡村风貌,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一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清河头乡进一步优化村庄空间环境,着力塑造“田园、水系、绿道”相融相通的大美乡村。挖掘村庄文化,修护和打造一批特色村庄院落,建成桃园、娄昌湖两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推进绿道建设,完成绿化造林任务23.8万株,巩固提升“河长制”“林长制”改革成果,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路网,进行濮范路改造提升,新建“四好农村公路”90公里。全力服务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服务煤改电工程、“气化濮阳”工程,实现通气率100%。高标准打造各村卫生室,新建污水管网7980米,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建设乡风文明新农村。一是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清河头乡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体育场等公共文体设施2万余平方米,并完善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二是抓好乡村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以欢乐星期天、豫剧展演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文体活动队伍建设,实现村村有群众文体活动队伍、月月有群众文体活动。三是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类评选推荐活动150余次,营造学习道德模范、构建和谐家园深厚氛围。加强科普、卫生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文明、移风易俗,传播现代文明风尚。

聚焦民生 百姓福祉得到新改善

悠悠万事,民生为先,百姓至上。清河头乡切实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打赢脱贫攻坚战。清河头乡建立四级指挥体系,推行责任清单、任务交办、奖罚分明的扶贫工作机制。狠抓政策落实,建设带贫企业8家,带动贫困户185户增收;实施到户增收产业扶贫378户,增收 276.82万元;引导贫困户外出务工就业172人,签订四方协议252户。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医疗扶贫五类报销612人,享受“三免一减”政策512人,享受教育补贴489人。危房改造四类重点人员411户,补贴改造资金609.51万元,办理小额贷款278笔1377万元,新建产业项目7个,投资665万元。9个行政村新修了村级道路,新建农田水利项目11个。迎接2次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和2次市脱贫成效交叉考核,取得了优异成绩。全乡贫困户379户1087人全部脱贫。

关注公共福利事业。清河头乡投入100万元对乡敬老院进行修缮和改造,为全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2012万元,为特困供养人员发放资金371万元,为残疾人发放补贴263万元。开展临时救助90人次,发放救助金26万元。扎实开展退役士兵优抚工作,年均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班12次,培训人员420人;就业人数增至12599人,年均转移劳动力12179人;创业担保贷款年年攀升,共发放403笔,涉及资金2600万元;全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居民养老保险缴费27135人。全媒体记者 王献伟 通讯员 高明阳 文/图

2021-10-11 ——濮阳县清河头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1 1 濮阳日报 c88548.html 1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