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摄影

黄河秋汛急 万人战犹酣

今年以来,濮阳全市平均降水量已达历史同期最大值,尤其是自9月下旬以来,受黄河流域降水影响,黄河一直处于大流量、高水位运行,黄河防汛形势极其严峻。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濮阳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各级各有关单位尤其是黄河河务人员和沿黄地区广大干部群众,24小时坚守一线,全力以赴、严防死守,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的新时代濮阳精神,唱响了一曲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的壮丽赞歌,确保黄河安全度汛,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昼夜巡防、施工不停歇。10月13日晚9点,位于濮阳县梨园乡殷庄村东北的尹庄控导工程,灯火通明、机械轰鸣,将近20人的施工队伍在加紧开展土工包进占施工。在现场指挥的河南黄河河务局二级调研员曹克军说,为防止两道坝之间因距离过远造成河水回流冲击堤岸,他们组织人员三班倒施工,在每两道坝之间建筑3处土工包进占,有效降低堤岸垮塌风险。

不远处,由5人组成的巡查小组,穿着救生衣,拿着记录本、小红旗、铁铲、手电筒等物品,在堤坝上巡查。据濮阳第一河务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孟令勇介绍,巡查工作四班倒,每班15人,每班都由一名乡里的科级干部带队,每班又分为三个组,每组负责一道坝,每个小时巡查一次,24小时不间断。

在采访中,梨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曲栋再次到尹庄控导工程巡查。据他介绍,自9月份以来,全乡332人组成了一个黄河防汛值班群,大家每小时都准时汇报一次值班巡防情况,及时掌握汛情。

干群齐心战大汛。位于台前县夹河乡白铺村南的白铺控导护滩工程,是河南省险情最严重的地点之一。10月14日上午9点,在护滩工程处,一眼望不到头的是堆积的高低不一的物料,站在护滩工程上,只见近在咫尺的黄河湍流不息、奔腾而过。据在现场值守的台前县河务局人事科副科长郭勋介绍,该护滩工程全长1270米,9月28日曾发生过险情,干部群众100余人从下午3点一直奋战到晚上11点多,加固堤防900米,有效减轻了险情。

在护滩工程附近,就地搭建了七八个帐篷,县、乡、村干部群众吃住在帐篷,三班倒,24小时值班。白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孟召春介绍,该村有近3000人,黄河离村庄只有不到400米的距离。5月2日和9月28日,他率领村民先后参加两次大的抢险,村里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都积极参加防汛,没人讲条件讲代价。尽管离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孟召春和村里坚守在防汛一线的村民,已经有20余天没回家了。“不敢离开一步,只有24小时守在这里,心里才踏实。”孟召春说。

在防汛现场,记者也碰到了分包夹河乡的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芳岭。为做好黄河防汛工作,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规定,自10月初起,我市18家市直单位分包联系临黄的18个乡镇。他们与县、乡、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全面做好秋季防汛工作。据介绍,目前每天坚守在白铺控导护滩工程的一线人员有100余人,他们通过眼看、手摸、耳听、脚探,时刻关注水位变化、流量流速等,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进行处置,确保黄河安澜。

70余天坚守抗洪一线。位于范县杨集乡位堂村南的李桥控导工程仅有20余年历史,是濮阳最年轻的河道整治工程之一,工程坝体基础较浅,御水抗冲刷能力较差。10月14日上午11点半,范县河务局养护公司经理郭杰还带着大家在实施工程除险加固。大家先是进行根石探摸,然后做铅丝笼并把铅丝笼抛到河中,加固垛坝。据郭杰介绍,自7月20日启动第一次全员岗位责任制以来,截至目前已启动了五次全员岗位责任制。因他们所在的位置离市里较远,有的同志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已经有70余天没回家了。

不过,令大家高兴的是,与2003年的那次大洪水相比,现在的防汛条件、防汛设施已经好太多了,过去人力用得多,现在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辆等大型机械多了;过去的防汛路是土路或者砂石路,现在都是柏油路或者水泥路了。

以上这些,只是我市防汛抢险一线的掠影。据濮阳黄河河务局统计,仅本次秋汛洪水发生以来,截至10月14日12点,沿黄三县河务局累计巡查观测8921人次,群防队伍累计上防31939人次,大型机械累计出动772.79台班,预置大型设备677台,交通车辆累计出动1137辆次。

本报记者 段利梅 僧少琴 黄立 通讯员 王天昊 文/图

2021-10-15 1 1 濮阳日报 c88732.html 1 黄河秋汛急 万人战犹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