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省级生态县命名公告,濮阳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
这是濮阳县继获评国家生态示范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等荣誉称号后,取得的又一省级新名片。
近年来,濮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该县精心组织,全民发动,完善措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34项建设指标已全部达标,经济运行质态良好,生态品牌效应不断彰显,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立县,产业加快动能转换。早在2013年,濮阳县编制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2013—2025)》并通过专家评审,健全工作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制度体系,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工作,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等六大类重点工程49个,总投资34.7807亿元,引领生态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围绕新型化工,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壮大制造业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居全市第一位,制造业支撑能力不断强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紧缺型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初步形成“三大种植核心区”“三大产业示范带”的产业格局。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提升服务业结构层级为重点,持续扩大新兴消费市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9.5亿元,增长8.1%。
——铁腕治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濮阳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强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落实“六控”措施,狠抓“三散”治理,完成“双替代”改造14.9万户,“气化濮阳”通气8.3万户,圆满完成秋冬季污染防治目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有序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落实河长制,实施“四水同治”,开展河道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完善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4亿元,新建濮阳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增容扩建,全面启动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相继建成马颊河滨河公园、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水系,水环境、水生态质量明显改善。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强化源头管控,规范企业危险废弃物管理,积极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建立农村垃圾保洁体系,建成19个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覆盖率达到100%,铺设污水管道114公里,3.5万户农厕实现无害化改造,完成植树造林3.4万亩,创建省级“四美乡村”示范村16个,巩固提升市级“四美乡村”23个。
——靓城提质,绿色发展稳步提升。濮阳县将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进群众福祉的主要抓手,高起点勾画城市蓝图,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结余土地1.2万亩,高标准建设学校、医院、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项目,建设、监管并重,新增5处游园绿地,城区新增绿地24公顷,绿地覆盖率达到36.8%。
大力推广新能源建设,建成华能500兆瓦风电场,24.8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文23战略储气库先导工程和渡濮户输气管线到达运行条件,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超过90%。
积极构筑绿色屏障,高标准建设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面积不断扩大,生态功能日益彰显。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作,重点实施了引黄入冀、濮渠路等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了黄河大堤、沿金堤等六大生态廊道,建设林地37.1万亩。积极推动乡村绿化,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的生态建设格局。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如今,生态成为该县的发展底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深刻改变着濮阳县,扮靓着濮阳县。
谷爱素 程正锋 付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