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清丰新闻

锚定目标任务 聚力乡村振兴

副县长、城关镇党委书记 王子宁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为王,实现产业兴旺

落实县委“红、白、绿”三色产业发展布局,全镇建成葛营、双楼两个食用菌基地、510座大棚,年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扩展到600亩。同时,发挥城关镇区位优势,建设了北关村集体房屋租赁试点、高庄电动车市场等项目,形成了以房屋租赁、市场仓储、物业服务为主导的村集体经济产业,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二、坚持整治环境,打造宜居生态

守住环境保护底线,拆除散乱污企业92家,对镇域内沟渠进行了截污纳管,有效治理了污水排放。抓住文明城市创建机遇,对全镇1000余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投资2000余万元,持续抓好“两场五园”建设和坑塘整治,完成了葛营等四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完成了八角寨和姜骆楼入市口提升、葛营坑塘治理等项目,建设张仪庄文化广场、姚庄民俗园等“两场五园”60余处;持续开展“四全”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每周五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打造了生态宜居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文明乡风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围绕文化振兴,建设了葛营乡贤馆、四合楼党史教育馆和村民学校,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领向上向善民风。持续开展孝老子女评选及快乐星期天等各种活动,以评选弘扬高尚民风,以活动汇聚民心民力,促进乡风文明。2019年,我镇及四合楼村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镇”。

四、坚持党建统领,促进治理有效

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培育了北关等市县党建示范点8个,以组织振兴促进治理有效。2020年,镇党委被评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推进镇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和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坚持保障民生,推动生活富裕

突出抓好脱贫攻坚,落实好新农合、新农保、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社会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各项政策,兜牢民生底线。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发展三产服务、物业租赁、电子商务等,拓宽增收渠道。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立足“一个融合”“四个强县”“四个清丰”宏伟目标,抓党建,强产业,兴文化,美环境,保民生,促和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激发产业活力。全面吹响“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冲锋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重点项目服务,把“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入驻畅通,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产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利用现有的食用菌大棚及叶菜种植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组织全镇树立大局观念,全力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县党代会提出的“加大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力度,打通城区‘断头路’”的要求,加快项目用地清障进度,确保黄河路东延、和义路贯通、诚睦路北延等市政道路如期开工,集中整治城中村、背街小巷“六乱”现象,继续推进“两场五园”建设,服务好供气、供水、供暖和排水设施建设。

三是强化乡村治理机制。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落实好网格化管理要求,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提升管理治理能力和水平。发挥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用好葛营乡贤馆、四合楼村民学校、孝老子女评选等阵地和载体,持续弘扬孝道文化,开展快乐星期天等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人育人,培育良好民风,助推社会治理。

2021-10-28 副县长、城关镇党委书记 王子宁 1 1 濮阳日报 c89322.html 1 锚定目标任务 聚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