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杰华 通讯员 刘荷蕾) 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国家“小分队”和地方“主力军”,一直以来,清丰农商银行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立足县域,服务城乡。截至9月末,全行各类贷款余额60.3亿元,占全县市场份额的39.21%,其中各类小额贷款占比82.83%,绘就了支农支小、富民强县的“新画卷”。
金融扶贫“一肩挑”。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行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主动承接全县金融扶贫贷款发放工作。截至2020年年末,该行累放扶贫贷款5.93亿元,帮扶贫困人员4.42万人,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今年以来,该行按照脱贫“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继续“应贷尽贷”,巩固脱贫成果。截至9月末,该行累放脱贫人口贷款1127户5416万元,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基垒台。
乡村振兴“做先锋”。该行紧跟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率先在全县开展“整村授信,振兴乡村”工作,采用“铁脚板+网格化”“普惠式+点穴式”“大数据+新业态”三位一体的方式,打通便民“最后1米”,推进惠民“不落1户”,力争利民“不止1面”。截至9月末,全行累计建档授信农户24697户10.1亿元,借款余额6803户3.19亿元。“铁脚板+网格化”,将全辖划格定人,每网格1名大堂经理、1名客户经理、1名综合柜员,采取“早7晚8”“拉网式”的方式开展走访服务,班子包片、部室包乡,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确保服务快触达、需求早知道、群众少烦忧。“普惠式+点穴式”,采用反向思维,拟订“负面清单20条”,对未发生的一律给予4万元基础授信额度,做到“无感授信”“能贷尽贷”,并予以“有感反馈”,结合群众需求及实际情况精准增信,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大数据+新业态”,利用科技支撑,研发搭建全流程线上申贷、极简办贷、移动放贷的“信易贷”智慧服务平台,以信用“变现”,最快足不出户5分钟到账,全面增速换挡。同时,坚持“行民所向,为民所需”,不断解锁支农便农惠农新举措。
产业发展“唱主角”。针对清丰县主导产业“现代家居”,该行以商会为媒,推出“银行+行业商会+企业”融资模式:对家具商会企业统一开辟便利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按照“有土地正在建设企业”“有土地有厂房经营正常企业”“租赁厂房正常经营企业”的不同情况分为三类,分类施策;组织商会企业设立互保资金池,为资金暂时紧张的提供贷款过桥资金,减轻企业融资压力;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三方交流活动,向企业问需问计;为企业高管举办财务管理、税收筹划专题培训班等,多维度赋能利企,多次收到商会赠送的锦旗。截至9月末,该行累计向130余家家具企业发放贷款12.02亿元,服务比例占全县投产家具企业的70%以上。
灾后重建“涉险滩”。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汛情等突如其来的灾害,该行坚持“危难面前显大义,越是艰险越向前”,对受疫情、汛情影响的,落实存量客户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等政策;对有新增用款需求的,主动降低抵质押条件,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在真实合规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客户先办贷后完善手续;普降贷款利率,2020年以来贷款利率普降15%,最高利率优惠到基准利率以下,共让利4000余万元,切实为群众纾困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