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实干担当践初心 砥砺奋进铸引擎

—— 范县濮城镇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侧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引领是保障。近年来,范县濮城镇党委立足实际,抢抓乡村振兴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持续在“强组织强治理、富集体富群众、美乡村美乡风”上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坚持党建统领 种好乡村振兴“责任田”

濮州农业园。

该镇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围绕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定期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实行班子成员联系挂钩村(社区)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联系1~2个村,主动到联系村谋划发展、检视问题、推动落实,帮助群众理思路、明举措、解难题。

强化宗旨意识。该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工作重心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公示“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志愿服务45次、防电诈宣讲20次,办理各类民生实事600余件。

压实工作责任。该镇注重考核导向,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脱贫攻坚等核心指标的权重,压实工作责任,引导基层党支部实干担当作为。强化激励措施,研究制订《濮城镇鼓励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实施办法(试行)》,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齐心协力投身乡村振兴。

发挥先锋作用 激活乡村振兴“生力军”

持续激发村“两委”班子活力。该镇发挥“头雁效应”,大力开展“党旗飘起来、支部冲起来、党员徽章戴起来、党员挺起来、先锋岗立起来、红马甲穿起来”党建活动,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成立合作社等方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今年以来,该镇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20余个,累计发放“先锋贷”1180余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510余万元。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该镇通过“导师帮带制”试点工作,推动17个党组织、38名镇村干部结对帮带,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镇村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积极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70余人,建立了拥有300余名产业发展和劳务带动能人的人才库,通过致富能手示范带动,引导群众调整产业、学习技能,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积分管理激发党员活力。该镇实行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统一悬挂“共产党员家庭”岗位标识牌,让所有党员亮出身份、定岗定责,在维护村“两委”工作、发展产业、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党员队伍。

提升治理效能 打造乡村振兴“硬实力”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该镇以“党建+产业发展”为主线,成立产业发展功能党小组,将党的领导延伸到生产一线。着力打造农业产业“三区+两带”模式,推动养殖项目循环经济一体化。将五罗徐中药材加工基地、罗楼毛营水产养殖基地、于楼菌棒厂、五零林果间作区,以及前毕庄、吴庄食用菌基地上下贯通,打造农业产业带,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该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开展文化下乡、“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会长,德高望重老党员为成员的孝义理事会,按照子女赡养、村民自治的原则,重点面向全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孝善养老”工作,进一步在养老问题上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镇成立孝义理事会51个,发放孝善金120余万元。

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该镇严格落实“河长制”“路长制”,将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三员合一”,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双碾村、罗楼村、刘早村、新刘坑村4个村重点规划,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计划按照“五有七化”标准,再打造吴庄村、毛营村、五零村、军寨村等4个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一镇八村”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格局。全镇卫生改厕覆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高标准打造“魅力村镇”刘早村及3个党建主题公园,建设范县研学教育基地,连接濮州农业园、广顺书院、玉皇庙中学、城南花园、葛舒斋故居等景点,着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画卷。

文 /张瑞芳 岳大川 图/张子昕

兴濮路中段游园广场。

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刘早村。

2021-11-21 —— 范县濮城镇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侧记 1 1 濮阳日报 c90453.html 1 实干担当践初心 砥砺奋进铸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