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89个派出所,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建派出所6个、改建提升派出所57个,新建警务室26个、改建提升警务室30个。这是2020年以来,市公安局在派出所规范化建设中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派出所是公安工作最基层的战斗堡垒,处于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是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公安工作的“承重墙”,也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所在。2020年以来,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省公安厅的安排部署,强力实施派出所基础建设攻坚,下大力气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全市公安整体工作的跨越突破提供了坚实支撑和澎湃动力。
元村派出所大门。
聚焦一把手工程
高起点谋划基础攻坚
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派出所基础工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延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将派出所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制订下发《濮阳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实施方案》《濮阳市公安局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把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纳入2020年、2021年全市公安工作台账,列为“2021年晋位升级十件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全面推动派出所工作提档升级。
王延青明确提出,要以实施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派出所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职责定位,大力推进派出所警务智能化、执法规范化、保障标准化、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把派出所建设成坚强有力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全市公安机关把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千方百计强基层、抓基础,扎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
强化“两项举措”
高标准助推基层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先进典型引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历来是我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全市公安机关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和常态化观摩活动为重要举措,有效带动了派出所整体提升,助推了派出所建设提质增效。
强化示范创建促提升。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主体,鼓励基层创新实践,打造亮点特色,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培树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具有区域带动力、影响力的公安派出所,清丰县马庄桥派出所、南乐县寺庄派出所被评为第一批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带动了全市公安派出所营房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实战能力提升。今年,濮阳县胡状派出所、台前县孙口派出所已被确定第二批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评选对象,濮阳县习城派出所、华龙区人民路派出所、清丰县马庄桥派出所、南乐县寺庄派出所等4个派出所新评定为一级公安派出所。
强化常态观摩求实效。市公安局制订下发《全市公安派出所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方案》和观摩手册,以常态化开展派出所建设观摩活动为重要举措,促进派出所建设整体提升。观摩对象以抽签形式产生,已开展全市观摩交流活动3次,观摩过的34个派出所从建筑结构、外观形象、功能布局、警营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造提升,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涌现出濮阳县胡状派出所、清丰县仙庄派出所、南乐县元村派出所、范县陈庄派出所、台前县吴坝派出所、华龙区人民路派出所、开发区王助派出所等一批示范派出所。
落实“三项机制”
高效能保障基层实力
市公安局党委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战略思想和“两个大抓”的鲜明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派出所工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
深化“一村(格)一警”机制。严格按照“一乡镇办一派出所”标准对应设置派出所,优化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目前,全市共有89个派出所,做到了与乡、镇、街道对应设置。全市共建成警务室277个、警务工作站2758个,共有社区辅警1255名,确保动态保持“一室一民警”“一站一辅警”。全面推行社区民警、辅警在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兼职制度, 455名党员民辅警兼任村(居)党支部副书记,实现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与“一村(格)一警”工作有机融合。完善警务室装备配备,采取改建、扩建、新建等方式,对建设简陋的室站进行完善整改,丰富功能,对破损的制度标牌全部换新,切实为村(格)民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完善基层警力配置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推动警力向派出所下沉,落实新招录民警全部下沉基层、下沉一线要求。同时,组织市公安局机关民警下派锻炼。建立所长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全市共有24名所长完成轮岗;将班子成员配备、派出所警力配备、社区民警配备作为评优评先资格审查的一项重要指标,人员配备不达标的,取消评先资格。目前,全市派出所共有民警841名,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42.07%;社区民警356名,占派出所警力的42.33%,持续保持“两个40%”的配备目标动态达标。
健全“一室两队”工作机制。坚持“一室牵动两队”理念,进一步优化警力编成和勤务机制,制订下发《濮阳市公安局关于推行公安派出所“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机制的实施方案》《濮阳市公安局“一室两队”改革十条攻坚措施》,强力推行“一室两队”改革,设立综合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实现指挥、支撑、业务、力量等各类要素高度集成,确保情报流、数据流、业务流上下贯通,最大限度发挥警务效能。目前,全市已有16个派出所实行了“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模式,其中10个派出所建成了集预警、研判、报警服务于一体的高标准警务综合指挥室。
狠抓“四个提升”
高水平夯实基础工作
今年是派出所“能力建设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以“百万警进千万家”和“三零”平安创建活动为着力点,持续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狠抓源头治理,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印发《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四抓”工作全面加强家庭婚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防发生恶性命案工作实施方案》(濮公通〔2021〕41号),制订矛盾纠纷调处流程和考核细则,以抓基层、抓基础、抓源头、抓预防为着力点,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项工作机制”,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积极推广“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构建了开放多元、联动融合的矛盾化解新格局。
狠抓科技赋能,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强力推动“一村(格)一警”智能化平台应用工作,全市民辅警通过系统平台和手机APP开展日常走访、排查、检查、管控等工作,为社区基础工作减负赋能;加快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全市已建成并联网的集门禁、车禁、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智慧安防小区494个,已接入小区人员、车辆、房屋、视频等各类数据500余万条,指导基层派出所精准防范,实现“感知得到、分析得了、指挥得动”。成功抓获全国网上在逃人员11名,发案率同比下降45%。
狠抓要素管控,提升社区防范能力。树牢“大安全”理念,紧盯重点区域、要害部位,毫不放松地抓好治安要素管控、公共安全监管,坚决守牢平安底线。结合建党100周年、国庆等大型活动安保路线,掌控社情民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发动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到人群稳控工作中,实现“行知去向、动知轨迹”。强力开展反诈“五进”(进村居、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筑牢反诈防线,全面推广清丰县高堡派出所的“黄马甲”、华龙区人民路派出所的护学岗“红蓝马甲”电诈防范宣传模式和清丰县仙庄派出所反诈工作措施,赋予每个行政村一个特制二维码,全面推广“金钟罩”和国家反诈中心APP,既方便群众注册又确保对各村精准考核。1至10月份,全市电信诈骗立案数同比减少1000余起,损失数同比减少2700余万元。
狠抓“一窗通办”改革,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坚持“一个窗口”对外,推动资源向一线倾斜、管理向一线下沉、服务向一线集中,满足群众多方位需求。对37个试点派出所户籍室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集户籍、车驾管、出入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外观标识、硬件设备、可办事项,明确103个通办事项,其中户政业务56项、流动人口业务24项、车驾管业务16项、治安业务1项、出入境咨询业务6项,实现了“一窗办”“就近办”, 推进了派出所“综窗”环境标准化和服务规范化,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实现了窗口服务提档升级。
开启新征程,奋斗正当时。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紧紧围绕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以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的新时代濮阳精神,积极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和“三零”平安创建活动,全力夯实公安基层基础根基,为加快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王敬涛 王振稳 李永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