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庄村坐落在濮阳县王称堌镇南3.5公里处,濒临黄河北岸,与山东鄄城隔河相望,有村民813人,耕地1050亩,是个典型的黄河滩区村。“老曲儿念叨的‘春夏水汪汪,秋冬白茫茫,光听蛤蟆叫,就是不打粮’,说的就是俺这儿老百姓的苦时光。所以俺村虽然付庄、付庄地叫了老多年,却是个又不富裕又没福气的村子,祖祖辈辈穷得叮当响。直到来了驻村工作队,俺付庄才真是一天比一天富了,俺付庄人也真是一天比一天享福了。”12月13日,记者赴付庄村走访时,一位叫许强芝的老人心直口快地说。
付庄村的结对帮扶单位是濮阳医学专科高等学校。自2012年以来,学校已连续向村子派驻了5任第一书记。李国士和现任第一书记张高飞是前后任,我去的时候,两个人正好都在。他们告诉记者,付庄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18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每人明确一位帮扶群众,实施“一对一”帮扶。驻村工作队一任接着一任干,联合县、镇党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改造危房,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健全医卫健身设施,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依托学校优势,组织专家学者来村义诊,并通过举办农技培训、联系来料加工、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引进光伏发电设施等途径,让人人有活干,户户有增收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上述贫困户全部摘掉贫困帽子,与全村干部群众一道推开了小康社会的大门。
自然养鱼
“现在付庄算是名副其实的富庄福庄了。”付庄村致富带头人付国营说,“恁看,现在俺村是不是跟江南鱼米之乡似的,四季常青,有花有草。大棚里的蔬菜瓜果啥时候都能摘来吃,坑塘里的黄河鲤鱼黄河大鱼虾啥时候都能捞上来尝鲜。而且,俺村还有笨鸭笨鸡,有无公害鹅蛋鸽蛋,蒸煮煎炸,想咋吃就咋吃。”
付国营今年50岁,是个吃着黄河水、捞着黄河鱼长大的汉子,深谙水性鱼情。驻村工作队治理废旧坑塘,引黄河水进村时,他抢抓机遇,在村子南部投建了一个30亩大的鱼塘。有水环绕,村庄秀丽了许多,周围树木参天,水中倒影婆娑,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满目波光潋滟。不时有五颜六色的鱼虾冒出水面,倏尔游到东,倏尔游到西,荡起一圈圈涟漪。
鱼塘自动化程度高,上料、投料、增氧等设施齐全。说话间,付国营趋前一步,轻轻一按按钮,通上电源的投食机便开始自动投食。呈扇面形抛洒的饲料似乎还没落下,便有一群一群的鱼虾前呼后拥地游来,踊跃进食。浪花四溅中,水声哗啦啦作响。大池塘又切割出来几个小池塘,或圆或方,分门别类养虾养蟹养鱼养龟。不过,因为夏秋时节雨水频繁,水位漫过界限,鱼虾蟹龟自行串塘,早就打成一片了。
“鱼啊虾的,”付国营笑着说,“本来就是一个大家族,硬把人家分开也不好。住一块儿就住一块儿吧。符合自然规律不说,也显得热闹和气。和气生财哩。”
猪舍发电
时令已过大雪节气,虽有太阳,但北风凛冽,分外清冷,时不时会有寒流袭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打一下哆嗦。张高飞笑着说,咱快走几步,到前边猪圈里暖和暖和去吧。
他没开玩笑,猪圈里就是暖和。
不用消耗一块煤炭,也不用燃烧一根柴火,不见一缕烟灰,猪舍里却热气扑面,温暖如春,突如其来的温差瞬间潮湿了眼镜。待适应过来,但见猪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左右两栏的白猪油光水滑,正在自由自在地饮水进食。一名还穿着春秋衫的员工笑着说:“在屋里看不出来名堂,得到外面去看,房顶上铺着太阳能发电板呢。”
付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叫付东兵,今年37岁,这个生态养殖场就是他在2015年筹建的。因勤劳能干,致富有方,去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时,付东兵高票当选现职。他说,房顶发电,室内养猪,既节能减排,又生态环保,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养殖方式。猪场总投资70万元,猪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房顶上全铺着光伏发电板,装机容量10千瓦,别管照明,还是调节温度,即便再加上带动机器加工饲料、净化水源、通风换气、清理卫生等,电也根本用不完。节余的,卖给国家电网,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两三万元。
猪舍现存栏200多头猪,清一色是新美系品种猪。付东兵说,这个品种猪的特点是:四肢健壮,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抗病害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强,养起来省心省时省力。而且,新美系猪瘦肉率高,肉质筋道瓷实,口感好,有嚼头。明年开春,他准备扩大规模,同时带动其他养猪户也在猪舍上发电,大家共同增收致富。
舍内无粉尘,无异味,夏有空调,冷有暖风,猪成天生活在温度适宜的环境里,仔猪成活率百分之百,成猪则免疫力强,常年没生过病。有几个放学路过的小学生稀罕记者边走边记的样子,亦步亦趋地跟着围观,此刻忍不住打趣说:“哇!就算高老庄的天蓬元帅,怕也赶不上恁这猪的神仙生活。”
编织幸福
张明更今年53岁,是付庄村选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先前曾在河北霸州、山东青州等地务工。他家人口多老力少,老人身体不好,三个孩子都在读书,是那种因病返贫、因学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5月,他返乡创业,在时任第一书记万鑫和和王称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鑫诚编织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加工童车、吊篮、摇床、桌椅等塑藤编织产品,因物美价廉,走薄利多销路子,当年即盈利五六万元。张明更也因此成为全村第一个主动要求脱贫的人。
“一个人啥都不争也得争气,”张明更说,“啥都不懂也得懂进退。自家能过得去了,就不能再靠国家帮扶了。以退为进,才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在鑫诚编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儿童手推车折叠自如、轻巧灵便,休闲吊篮摇床款式新颖、做工精致,家用桌椅茶几结实耐用、美观大方。因产品物美价廉、便于收放,十分走俏市场,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经过5年的发展,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走国门,销往伊朗、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5月,在中国产品质量技术监督中心、全国优质品牌战略推广联合会开展的“全国产品质量过硬·信誉保证放心品牌”调查活动中,公司报送的塑藤产品被评为“全国产品质量过硬·信誉保证放心品牌”。张明更趁热打铁,又在附近村庄另设了两个塑藤编织加工点,为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多名留守妇女、老人,以及轻度残疾人这个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了一个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人均月收入2000元。
许强芝就是其中之一。
许强芝今年76岁,此刻正编着一辆初具雏形的童车,红黄绿三色相间的藤条在她手里起起伏伏,上下翻飞。那份干脆利落,根本不像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许强芝告诉记者,她年轻时也没现在中用,一天能挣好几十块钱。她说,滩区人打小勤劳,打小都是没白没黑地过来的,天一亮去地里干庄稼活,晚上回来还编柳条筐织芦苇席、扎粪箕子打草苫子,一双手没有闲过。如今来从事塑藤编织,不谦虚地说,就是拿手绝活。
“塑藤比真藤好摆活多了,”许强芝笑起来说,“跟玩儿似的,闭着眼也能编得结结实实。干这么轻省的活儿还能赚钱,俺付庄人可不真是有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