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仓颉造字

锋芒初露

三月二十八这天,煦日熏风,春和景明,数十只身披彩羽的大鸟从远方飞临昌意城。今南乐吴村有昌意城遗址,因系黄帝次子昌意建筑而得名。正在刀耕火种的人们发现,飞在最前面的,是两只气宇轩昂的彩凤。它们一边飞翔一边鸣唱,兆头吉祥。

众鸟在彩凤的带领下,靠近一户人家,盘旋着停落在树杈上。

片刻之后,果然有喜事发生,树下传来一阵婴儿响亮的哭声。

这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叫史桑。此刻,这对夫妇的儿子降生了。

人们不约而同地前来贺喜,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可是,当史桑抱着新生儿给大家看时,大家顿时惊得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如何说好。因为这孩子的相貌实在是太奇怪了,竟有四只眼睛。大伙儿正啧啧称奇,忽听有人高声喊道:“大家快看,天上是不是来了个神仙?”

循声望去,一片祥云簇拥着一位老者翩然而至。老者鹤发童颜,慈眉善目,一身仙风道骨。大伙儿惶恐不已,纷纷拜倒在地。老者拱手笑道:“诸位不必多礼。我奉天帝旨意,特来此地看望造字匠。”

造字匠是谁?谁是造字匠?大伙儿闻言,无不一头雾水。老者也不道破玄机,转而问史桑:“这娃儿可有名字?”

史桑说:“老人家,这娃儿刚出生,我还没有想好名字,请不吝赐教。”

老者想了想说:“我看就叫他仓颉吧!”说罢,他伸出右手在孩子的眉眼额际轻抚了三下,又伸出左手轻抚了三下。说来也怪,经他一番抚摸,孩子四目齐齐睁开,瞳孔中闪现出四道慧光。仓颉一名来历,学界、坊间说法不一,如说他复姓侯刚,号史皇氏,仓为赐姓,意即君上一人,人上一君等。

老者又说:“我已为小仓颉开了天眼,这孩子将来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你们要好生照顾他。”话音还未落地,他便化作一股清风不见了。众人惊讶不已,说不清刚才的经历是梦还是现实。

日出夕落,斗转星移。转眼间,仓颉已长成一个翩翩少年。

仓颉自小迥异于寻常孩子。且不说他相貌奇特,还聪明机灵,有主见。可能就因为重瞳四目吧,他记忆力惊人,凡事过目不忘。很小的时候,仓颉就跟着父亲学会了结绳记事法,并对它进行了改善。

颉父史桑在部族里担任总管,负责记录并分配族内的牲畜、粮食、猎物等生产生活资料。随着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往往会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记错账的直接结果是,物品分配不公。不是这个人多得了,就是那个人少得了,引发许多纠纷。颉父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他总是先把自家的那份食物转让出去,然后再饿着肚子找原因。

显而易见,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日久天长,颉父积劳成疾。仓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应该尽快想个办法,帮父亲从困境中走出来。

办法终于想出来了,那就是把颜色单一的绳子染上不同的颜色,以区别记事。他告诉父亲,以后结绳记事的时候,可以分成几大类,以颜色来区分,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类别。比如黄颜色的绳子,表示粮食;红颜色的绳子,表示牲口;蓝颜色的绳子,表示水源;黄红相间颜色的绳子,表示果实……

仓颉说着,父亲听着,一边听一边不住颔首。他想,是啊,以前记事之所以容易混淆,就在于所有的事情都记在一起。虽然有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的区别,但事情一多,时间一长,到头来还是一笔糊涂账。

区别对待,分色记事,这样就有条理有次序多了。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他依照仓颉的分色结绳法记录部族事务,果然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史桑抚摸着仓颉的小脑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此基础上,仓颉又想出许多极具创造力的点子。比如编织特殊花纹的绳结,或是在绳结上挂各式各样的贝壳,记录一些特殊的事情。这样一来,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记录工作,仓颉的名声不胫而走。

渐渐地,黄帝也听说了仓颉的名字。

黄帝,上古时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人文初祖。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因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故称姬轩辕;又因有土德之瑞,土地是黄色的,故称黄帝。

传说黄帝为少典与附宝之子,《史记·五帝本纪》有关于他的记载:“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太史公不惜溢美之词,高度评价了黄帝,他少年时就不同凡响,长大后更是才智过人。因神农氏年迈体弱,诸侯争霸,百姓饱受战乱之苦,黄帝愤而习武,征战不义之师,威名大振,各路诸侯纷纷归顺。

黄帝率领本族部落打败了多个部落,势力范围不断壮大。他虽居轩辕之丘,在有熊建都,但胸中一直装着天下。他有称雄华夏大地的鸿鹄之志,有意结交各路英才,听说仓颉十分能干,便诚心邀至帐前,共襄统一大业,任命其为部落联盟史官兼总管。

仓颉走马上任,意气风发,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认真分色记事,统管调配部落联盟里的人财物,一切井井有条,事事稳步推进。

临阵受挫

有了仓颉的辅佐,黄帝如虎添翼。他得以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御驾亲征,继续讨伐那些负隅顽抗或游击作战的部族。如前所述,大多诸侯都已归顺黄帝,但距离华夏统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这件事说来话长,与一个叫蚩尤的枭雄有关。蚩尤靠造反起家,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酋长。他本人脾气火爆,力大无穷,素有战神之称。九黎是九个部落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九九八十一个兄弟氏族。

汉代纬书《龙鱼河图》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食砂造五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这是说他的兄弟个个本领非凡,人人骁勇善战,无一不是砸不烂、敲不碎的铁臂阿童木,刀枪不入。与其说他们是人,毋如说是怪,仿佛一群战争机器。这些亡命徒组成的敢死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吃沙子嚼石头,制造出刀枪剑戟等锋利无比的冷兵器,杀人如麻,闻之令人胆寒。

本来,蚩尤和炎帝属于同一个部落,因产生矛盾而离开炎帝自行发展,又因资源纷争而兵戈相见。蚩尤好战,但又不愿意背大兴不义之师的名声,故郑重其事地召开新闻发布会,慷慨激昂发表誓师演说,一连三夜,老天爷给他托了同一个梦。

蚩尤说,上天体恤苍生,一连三天跟他促膝长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天下之所以祸乱横生,不是蝗虫成灾,就是瘟疫肆虐;不是久旱无雨,就是黄河决堤。原因无他,就是有妖魔鬼怪在作恶。首当其冲者,非炎黄二帝莫属。

“归根结底一句话,”蚩尤大手一挥,一言以蔽之地说,“我们有义务替天行道,用正义之师讨伐不义之师,还世道以太平。”仇恨的情绪就这样被煽动起来了,不明真相的氏族部落纷纷倒戈,加入讨伐炎黄二帝的阵营中去。

因为半道上杀出来一个蚩尤,炎黄二帝各持半壁江山的局面被打破,天下开始呈现三足鼎立格局:黄帝主要活动区域在中原一带,居轩辕之丘;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作为九黎君主,居东方。

显而易见,三方都有一统天下的抱负,只不过作为后起之秀,蚩尤更急于求成。较之黄帝,炎帝势弱,所以蚩尤避其锋芒,先向炎帝宣战。在争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过程中,炎帝不敌蚩尤,一路北逃至涿鹿,不得已向黄帝求救。炎黄二帝原本是兄弟,虽然彼此之间也有战事,但毕竟手足之情更重,如今兄弟遇难,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蚩尤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所以黄帝抛去前嫌,毅然亲率大军前往救急。

华夏历史上著名的逐鹿之战开始了。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了三年,以至于双方不得不一边作战,一边屯垦。三年中,小打小闹的冲突不算,仅大规模的战事就打了九次。史书上说,黄帝遇到了劲敌,九战九不胜。

蚩尤与仓颉发生交集,就是在逐鹿战场上。

本来,仓颉为黄帝管理着大本营,没上前线。可是,双方休战的时候,一天风雨大作,蚩尤趁乱抢走了黄帝的大批牛羊和军民,结果就把仓颉牵扯进来了。

黄帝派使者去蚩尤营里要人,蚩尤不放,一口咬定那些人和牛羊本来就是他的。先前走散了,如今老天爷开恩,把他们又送回到他的队伍里。蚩尤还说,如能说出具体丢了多少人、多少牛羊,数目正好一致,可以考虑放行。

这刁钻无理的要求能难住别人,但难不住仓颉。仓颉最擅长结绳记事了,凡有增减,人畜物皆有记录。接到前线飞来的战报,仓颉立即策马扬鞭,星夜奔往战场。他想,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结绳为准绳,好好教训教训不守规矩的蚩尤。

转天两军对垒,仓颉把丢失的人数目、牛数目、羊数目的结绳一清二白地摆放出来,双方嘘声一片,连敌营的将士都忍不住叫好,啧啧称奇。军心一乱,蚩尤恼羞成怒,强词夺理地说,六根手指头挠痒痒多一道子,四颗眼珠子看东西还不得重影?别说能把一百看成二百,看成二百五都有可能。如果真想赎回那批军民牛羊,可以拿这个四只眼的怪物交换。如果真有诚意交换,他悉数放还那批军民牛羊不算,还可以再无偿奉上一批猪狗。不为别的,只为了教他识识数,教他看清一百不是二百,更不是二百五。

结果可想而知,仓颉非但没教训了蚩尤,反而被他弄了个措手不及,深感丢人现眼。可见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自古皆然。如此信口雌黄,那还有什么道理好讲!仓颉四目圆睁,转身从一个部卒手里夺过刀,一跃而起,发誓要跟蚩尤拼个鱼死网破。幸亏黄帝早有防备,一挥手,颛顼和张挥等将军拦住了他的去路。

当天晚上,黄帝与仓颉促膝长谈。告诉他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白天的事千万别放心上,千万别跟一个无赖一般见识,自会有将士替他报仇雪耻。冷静下来后,仓颉觉得与那些军民的安危比起来,个人荣辱算得了什么?他说反正眼下自己也没啥用,不如就当个人质,成全了蚩尤,明天去他营里进行交换。黄帝连连摇头,拉着仓颉的手说:“仓颉你知道吗?在我心上,你比千军万马都重。”

安抚了仓颉,黄帝踱步帐外,望着对面黑压压的阵营,终于明白与蚩尤理论,等于与虎谋皮。正是从这桩事上,黄帝坚定了彻底剿灭蚩尤的决心。一朝擒获,非把他碎尸万段,身首异处,免得他阴魂不散。所以,今河北逐鹿、山东汶上、河南台前等地都有蚩尤冢。

天眼开启

蚩尤出尔反尔,仓颉无功而返。尽管黄帝自始至终没说他一个不字,但他却放不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史官,肩上的担子非同小可,维系人畜性命生死、江山社稷安危。结绳记事法还不够理想,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乱子。

返回部落后方的路上,仓颉意兴阑珊。想起自家苦心经营、不断修正完善的结绳记事法,到头来抵不过一个无赖的胡搅蛮缠,仓颉心情又沮丧又不甘。文明与野蛮是如此水火不容,怎样才能将人类活动的秩序推到健康合理、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去呢?

时天高云低,四野空旷,朔风刮来零星小雪。仓颉一个人走在路上,形单影只,内心里既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愤,又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绝。

天阴着,雪也有一搭没一搭地下着。正郁郁寡欢间,仓颉远远听见一片争吵声,像是有人要打起来了。仓颉急忙赶过去,发现那里是一个三岔路口,几个手执棍棒绳索网套的猎人正在为去哪个方向打猎而相持不下,争得脸红脖子粗。

一个五大三粗的猎人说,应该往东走,因为那里有羚羊;而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猎人说,此刻往北走才是上策,因为前方不远就可以追到一群梅花鹿;另一个年纪大些的猎人说,既不能往东,也不能往北,去西面才是当务之急,因为那里有狼。

老人据理力争道,虽然羊皮羊肉、鹿茸鹿角都是宝,但羚羊和鹿本身是温驯的食草动物,早猎晚猎都不会构成多大的威胁。狼就不同了。它们嗜血成性,祸害无辜,不及时擒获,错过机会不说,不知会留下多少安全隐患。

老人说得头头是道,仓颉听得津津有味,一边颔首,一边为老人的深明大义竖起拇指。但他不明白的是,三个人何以会笃定地相信,东方有羊,北方有鹿,西方有狼。他们往地上一指说,你看啊,这是它们留下的脚印。

定睛一看,仓颉果然看见几行不同的蹄迹,在若有若无的雪地上显得格外分明。尽管几个人还在身边争吵着,但仓颉已经听不见了。他眼前有更炫目的闪电划过,头脑里有更猛烈的风暴降临,内心里有更巨大的惊雷在轰隆隆地滚动。

仓颉伏在地上,双手轻轻擦拭着落雪,四目久久凝视着羊的鹿的狼的个性分明的蹄印,喃喃自语,念念有词。膝行膜拜之间,他又发现了混杂其间的鸟的虫的爪痕足迹,几乎遍地是密码,到处有奇迹。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然一种蹄印爪迹代表一种飞禽走兽,那为什么不能用不同的符号来代表世间不同的事物呢?

受此启发,仓颉沿途留心,仔细观察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耐心琢磨大自然界的所有现象。原来,天上星宿云霞的分布,地上山川河流的走势,身边草木稼穑的形成,乃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藏着奥秘和禅机。

回到家里,仓颉不顾车马劳顿,依据不同事物的形状,描啊绘啊,涂啊画啊,埋头创造起多种多样的符号来。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日夜的苦熬和长考,第一批既简单又象形的文字终于诞生了。

比如无限逼真的人手门大小,又比如酷似人体器官的口鼻目手足,再比如折射日常所见的山水日月田,以及反映自然现象的风云雨电火、描摹动物的龙羊马驴犬、刻画植物的木禾朵林竹……

这是仓颉天眼开启的神圣时刻,也是人类文明肇始的历史时刻。相传成字那夜,狂风呼啸,雷电大作,天下粟雨,神鬼乱哭。《淮南子·本经训》等多部典籍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为什么人间有了文字,天上会降一场粮食大雨,百鬼哭叫不已呢?唐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张彦远认为:文字一经形成,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无论从哪方面说,文字的出现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桩划时代的壮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又笨又容易出错的结绳记事法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人们欢欣鼓舞,额手称庆。相传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就是为纪念仓颉造字而设置的。

仓颉触类旁通,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可是,字虽然造出来了,但写在墙上石头上拿不动,写在树上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地上手臂上也不宜保存。怎样既便于保存,又便于传播呢?这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把仓颉难住了。

龟背刻字

连日苦思冥想,仓颉形销骨立,整整瘦了一圈。时仓颉已成为部族里的宝,大家心目中的神,不少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注意休息。一天,有人在黄河里捉住一只大号乌龟,忙呈现给仓颉,让他蒸着吃或炖汤喝,滋补一下身子。

仓颉道了谢,但没急着让这只龟变成美味。他打量着龟的模样,觉得应该给它也造个字,便在地上画了个惟妙惟肖的龟字。众人见了,拍手称快,齐声说好。可见渔民眼里的龟就是肉食,厨师眼里的龟就是美味,而到了字圣眼里,龟成了文字的载体。

仓颉发现,乌龟不仅憨态可掬,还有一层天然形成的保护壳,壳上有天然形成的方格子。这些方格子错落有致,质地坚硬,一时就不舍得吃它了。他灵机一动,找来竹签石片,把龟、甲、田、申、电等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

仓颉只管刻字,忘了龟壳再硬也是有神经的,会疼痛。龟趁仓颉在想下一个要刻的字时,往后一缩身子,出溜到了河里。仓颉不防,只见浪花一卷,刻满字的龟便消失不见了。

望着大水滔滔、大浪滚滚的黄河,仓颉一阵怅然。那时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正是这次意外的失手,成全了文字的保存和传播。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因缘际会,字圣仓颉与这只负载重大使命的乌龟,仿佛一对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注定了还会重逢。

斗转星移,大河流来又流去。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着字的龟,逆流而上,在距此百里的另一个地方被另一个人捉住。那人吃惊地看到,这只龟非同寻常,不仅体态硕大,长相奇特,而且背上还闪烁着曲里拐弯的符号,如同一道道魔咒。

那时人们迷信,以为这是一只神龟,不仅不敢吃它,反而跪地膜拜,当成神灵供奉起来。有识得少许字的人见了,说这没准是仓颉当年刻字的那只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仓颉耳里。

仓颉赶来一看,不由喜极而泣,直呼天助我也。原来,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混浊的黄河水冲掉,历经淘洗,反而还更明显了。因为这三年里,龟又长大了不少,字的笔画也跟着变粗变深了,横竖撇捺皆力透龟背。

三年里,仓颉又造了许多字,但因为无处安放,除了一些常用字,稍微复杂些的,好不容易造出来,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忘了。用到它时,得二番头再造,枉费许多心力工夫。所以,乍一看到龟背上那些活生生的字,仓颉也忍不住拜了又拜,热泪夺眶而出。

以前,人们吃过龟后,随手就把硬邦邦的龟壳扔掉了,像扔掉鱼刺鸡骨头一样,觉得它们一无是处。是仓颉化腐朽为神奇,赋予它全新的生命和意义,开发出它了不起的用途和价值,它眼睁睁地变成宝贝了。

仓颉发动群众,广为告知,捉到龟就把龟壳上交到他这里,然后把他造的字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像我们今天把字写在方格纸上一样。然后,又由龟壳拓展到兽骨,在兽骨上刻字。中国继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第一种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至此隆重问世。

此间,黄帝业已打败了蚩尤,班师回朝。仓颉向他献了一份厚礼:灵龟神书。与灵龟神书齐名的另一个传说是凤凰衔书,这里且说其一。其实,黄帝早听说了仓颉造字成功的事,但他看了半天,如观听书,既叫不出读音,也弄不懂意义,就让仓颉细说端详。

仓颉胸有成竹,四目炯炯有神,指着一只龟壳上的字说了读音,又说了意义,以及依据鸟兽虫迹造字的前后经过和保存文字的来龙去脉。黄帝听得饶有兴味,一边夸仓颉了不起,一边不住声地赞叹说,文字记事比结绳记事好用多了,既直观精准,又不容易出错。

黄帝首肯,满朝文武大臣也都跟着高声喝彩。因发现一些字并不仅仅是象形那样简单,黄帝不耻下问,请教仓颉那又是通过什么途径造的字。仓颉受了鼓励,愈发健谈,深入浅出地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造字法。

一是象形。象形最好理解,就是用模拟事物形状的方法造字。如日字,先画一个大圆圈代表太阳的轮廓,再往圆圈中间加一短横或一点代表太阳表面的黑子;又如月字,弯弯的,像一轮当空悬挂的月牙儿。

二是指事。这个也好理解,即用符号标出事物特征的方法造字。这类字的特点是,一眼看去大致认识,但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它的真正字义。如末字,又如本字。木本身是树,在木字上部加一短横为树梢,稍即末,下部加一短横为树根,根即本。由这两个字派生的成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

三是形声。所谓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相结合的方法造字,既表意又表音。比较而言,形声造字法前景最为广阔,可以拼写多种疑难杂字。形声字有八种,分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等,如左右形声的佯湖情等字,又如上下形声的赏忘芳等字。

四是会意。会意也会心,是用合字表义的方法造字,最能给人带来乐趣。如明字,由日月二字组成,借日月之强光表示明亮的意思;又如二人组合成从,三人组合成众;再如二木为林,三木为森,以及止戈为武、人言而信等,想想就叫人忍俊不禁。

仓颉还没说完,黄帝便忍俊不禁。这些字深入浅出,真是会意又会心。他龙颜大悦,笑声朗朗地说,民得文字,如眼重明,可称万世之功。这么又实用又博学的大发明,别只在宫廷里分享了,快点布教天下,周知百姓,与万民同乐同庆吧。

时黄帝已平定天下,统一了中原,正是文字推广的最佳时机。仓颉组织各部落史官举办了一次文字推广培训班,手把手教他们描写摹画;又组织发起了一个文字普及宣讲团,到边远部落去传经送宝,教更多人识文断字。

识文断字而知书达理,知书达理而明辨是非,明辨是非而知廉耻,知廉耻而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生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则国之重器,国有重器则百业兴旺、物阜民丰。一个高度文明、空前繁荣的史前社会,就这样在华夏大地上崛起了。

意丰形美

118岁那年,黄帝无疾而终,驾鹤西去。继位的是他儿子昌意的儿子,也即他的孙子颛顼。

仓颉与黄帝共事多年,虽一个为君一个为臣,却惺惺相惜,从没生过嫌隙,是那种知己知彼的忘年交。如今好友撇下他一个人先走了,不免唇亡齿寒,失魂落魄,一时难以从悲痛中分出身来,一连多日再未造出一个新字。

这可愁坏了颛顼。他倒不是急着让仓颉造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而是既为他和黄帝的深情厚谊感慨唏嘘,又不免担心他的身体,毕竟仓颉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今见他上朝不热心,管理事务也不积极,万一积郁成疾,哪天想不开,突然追随黄帝而去,那样损失就大了。

想来想去,颛顼觉得还得在字上做文章。夸他奉承他已不起作用了,他这一辈子都生活在赞美之中,几句好听话,顶多挠个痒痒,挠不到他的心里去。但敲打他一下,没准能歪打正着,唤醒他无穷的创造力和丰沛的精气神儿。

颛顼年幼,虽贵为帝王,也不宜当面敲打功高盖世的仓颉。那样有失礼节不说,结果怕也会适得其反。他找来张挥等重臣商议了一番,大家都觉得这事关系重大,非同小可,非得另请一位元老级的大臣出面不可。

大家推荐的这位大臣已赋闲在家,含饴弄孙。他比黄帝年龄还高,垂挂在胸前的胡子上密密麻麻地打了120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个120岁高龄的老寿星了。老人很欣赏颛顼的少年老成,也很为仓颉的健康状况担忧,稍一沉吟,欣然领命而去。

仓颉正坐在一棵桑树下黯然伤神,望着飘飘洒洒的落叶,四目涣散无光。一同涣散的,还有魂魄。家人喊他吃饭,他充耳不闻;旁人请他喝茶,他爱搭不理。老人轻轻地走过去,席地坐到他的对面,糊涂着一张脸说,此处清静,我正好请教你几个问题。

见是比自己还老的老臣,仓颉不敢怠慢,四目聚光了些许,忙说老人家有事只管吩咐,不用请教,更不必拘礼。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很多字已家喻户晓,可我老眼昏花,有几个字至今还不得要领,你能不能细说蹊跷呢?

仓颉点点头,请老人明讲。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对吧?可是,牛也有四条腿的,你造的牛字却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不光四目聚焦,游离身心的魂魄也回来了。原来,这里面有个小意外,牛和鱼是他后脚赶前脚造出来的两个字。当时,他内心里非常笃定地清楚,牛字发鱼音,鱼字发牛音。牛有角有腿,鱼有头有尾,是符合他的造字规律的。

那是一个草长莺飞的上午,仓颉文思泉涌,一口气造了好几个字。他刚在树叶上分别写出牛鱼两个字,准备造另一个字时,有捉到一条鱼的渔民问他鱼字怎么写。仓颉的心思全在另一个还未成型的字上,随手拿起那片写着牛字的树叶,头也不抬地说,喏,拿去看吧,这就是鱼字。

说来也巧,渔民才走不久,正好一个放牛的牧童来了,问牛字造好了没有。仓颉只顾写写画画着另一个即将大功告成的字,还不知道牛字已被人拿走,觉得旁边写着鱼字树叶的字必然是牛字,又随手拿给牧童说,这就是牛字,你帮我教大家读写去吧。

后来,仓颉终于如愿以偿地造出另一个新字,得以喘口气时,才发现牛鱼二字的读音弄颠倒了。可是,这读音颠倒的两个字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再想纠正过来已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只好任其以讹传讹,将错就错,没料到此番还是叫老人给指出来了。

汗颜间,仓颉听见老人又说,你造的重字,意思是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有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应该为有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造这几个字的依据在哪呢?真叫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当面来请教你了。

此刻,仓颉已不仅四目聚精会神,豆大的汗珠也下来了。他深知自己的粗心大意已铸成大错,既羞愧又难过,不知怎样弥补过错。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恳地说,你创造了文字,我们老一辈的经验教训得以记录下来,流传下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但这条路任重道远,这项事业伟大而艰巨,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也不能粗心大意啊。

“仓颉啊,”老人又说,“黄帝驾崩,我也难过。可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就是辅佐新帝,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文明啊。”

仓颉感念老人的教诲,也知道这是颛顼在拉他上岸,从此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建言献策,安邦定国,成为颛顼时代和张挥一样的重臣。颛顼也不负众望,带领大家励精图治,继黄帝之后,把华夏文明进程推向一个崭新的纪元。

此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反复推敲,精准发力,宁肯皓首穷经,也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差错。比如利字,仓颉就造得分外用力。在刀耕火种的远古,稼禾是人们最宝贵的财产。成熟的禾苗,须用刀收割,为防止他人窥伺偷窃禾苗,须持刀看护。一个利字,就这样寓意深远。

又比如钱字,仓颉也是用心良苦。钱即金子,即一个国家的命根子,须严加把守,以防外族人窥觑,本族人见钱眼开,所以仓颉在金字旁右边画了一个戈的图案仍意犹未尽,又追加了一横,意为用两把刀斧看护。

因为观察自然万物而得出象形文字,仓颉对看字寄予深情厚望。他先画了一个手的图案,再画一个眼的图案,手加目组成看字,旨在说明,人只有把手放眼睛上,才能望得更远。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字,形声义兼备,读写诵齐美,数千年过去仍熠熠生辉。

2021-12-16 刘文华 1 1 濮阳日报 c91815.html 1 仓颉造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