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无处不在的世界。创新造就经济繁荣、引发社会变革,创新满足新需求带来新希望,创新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改革创新正日益成为人民生活幸福的动力之源。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集团坚持创新引领、追求卓越、情系旅客、奉献社会理念,高度重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方便、联动、高效、惠民的现代化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为开启我市“全域公交”新时代按下快进键。
开通范县台前城际公交 开启“全域公交”新时代
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市交通运输集团生产经营遇到严峻挑战。面对困难,该集团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号召,努力在全市范围内打通县域边界,提高公交连通度和通达深度,于今年6月28日开通了范县至台前城际公交,形成“相互通达、衔接顺畅、域间无界、完善高效、全民共享”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范县至台前城际公交的开通,不仅结束了两县不通班车的历史,而且实现了公交化运营。
毗邻县客运班线属四类班线,由于多种原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范县和台前县域之间就没有开通班线运输线路,两县人民出行极为不便。范县至台前开通城际公交被市委、市政府列为2021年十大重点督查台账之一。为此,市交通运输集团以满足范县、台前县人民群众便捷化出行需求为切入点,率先在台前县、范县布局城乡公交建设,成立市交运集团范县公交公司、台前公交公司,在两县县委、县政府以及两县交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开通了范县至台前首条城际公交专线。
据介绍,范县至台前城际公交线路全程约45公里,运营用时约 80分钟,首班6:30,末班18:30,按照客流大小时段,错峰发车,正常时段20分钟一班,低峰时段30分钟或40分钟一班,每天单边发车共计18个班次(双边共36个班次)。范县公交、台前公交各投入纯电动公交车辆8台,共计16台,全程实行公益性阶梯票价,分别为2元、3元、5元。范县至台前城际公交自今年6月28日开通以来,累计发送旅客30万余人次,不仅让两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优惠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拉近了两县人民之间的交流距离,促进了两县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定制专线精准服务 实现科学运营
随着交通出行格局的变化,公共交通要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和运营时间,精准匹配群众需求,做好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同时,制定科学的运营调度计划,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实现快捷出行。在增车扩线方面要科学合理,立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轮子一起转。
敢于突破常规、创新发展模式、打破传统观念,杜绝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保守思想,努力提高公交市场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创造力,以改革强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方可激活城乡公交发展的内生动力。据交运集团范县分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范县根据人民需求开通了学校公交专线和旅游专线。公交专线车每周五下午放学时间会直接开到县城的第一初中、思源学校、希望中学、卓越中学、范县一中等学校接学生放学回家。公交旅游专线则直达范县毛楼、万亩荷花园、颜村铺革命旧址,为活跃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了全县百姓的广泛赞誉。
岁末天寒,交运情暖。据交运集团台前分公司负责人介绍,入冬以来,因天气寒冷,学生穿的衣服厚,出行非常不安全,他们就开通了学校定制班线,从县一高至新区所有小区,早上5时许来接,晚上10时左右返。学校公交专线缩短了孩子回家的路,温暖了学子苦读的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 公交车双向物流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网购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交运集团台前分公司拓展快递服务,与城区快递服务中心衔接,打通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
据交运集团台前分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该公司与邮政公司签订了物品快递配送业务,由该公司负责台前县内的各个乡镇邮政快递点的货物配送服务。目前合作实行“进口件“和“出口件”两种配送方式。进口件是指每日台前邮政总部定点把邮件送到车站,各线路车辆会送到各个乡镇。出口件是指现有清水河乡邮政、侯庙镇邮政、吴坝镇邮政、夹河乡邮政、打渔陈镇邮政、金水路邮政每日定点把邮件放到各个线路车辆上,再由各线路公交车送到台前客运站,然后台前邮政总部来车站取走发件。接下来他们会把业务扩展到后方乡、孙口乡、马楼镇,争取在各个乡镇都开通邮路,提高配送数量,加快配送速度。同时,该公司在车站候车厅内设有物品托运处,通过安检,市民可以收、发邮件,业务基本覆盖全县372个行政村。
交运集团台前分公司率先实施的“公交+快递物流”的运营模式,加快推进了城乡公交和农村电商物流的深度融合,不仅解决了农村客运问题,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物流网络建设,助推了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引领未来。改革创新,最重要的是观念更新、主动求变。濮阳交运集团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创新的工作理念、明晰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管理举措,以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决心和勇气激活企业转型发展“一池春水”,也即将引领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崔利辉/文 丁笑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