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开发区新闻

“农”字牌扮靓乡村振兴路

本报讯 遍布田野的喷灌设施,智能化的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隆冬时节,走进开发区广袤田野,只见数万亩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沟渠相连,深刻地感受到农业科技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今年以来,开发区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把“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基调贯彻到“三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秉承高标准、多元素、智能化、生态化的理念,千方百计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不仅让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有了用武之地,当地群众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实惠。

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细化粮食生产年度目标,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过程管理和应急管理。紧紧围绕数字农业,积极搭建智慧农业操控平台系统,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收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及气象等各方面数据信息,科技赋能、智能分析,最大限度挖掘农作物生长潜力,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

加快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大型养殖场稳产扩能项目落地,指导中小规模养殖场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了生猪生产恢复常年水平。截至目前,开发区共有规模养殖场258家,其中生猪养殖场178家、肉鸡养殖场50家、蛋鸡养殖场21家、肉牛养殖场4家、肉羊养殖场4家、奶牛养殖场1家。

大力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打造行动。立足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了区、乡、村联动发展,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完成了市级优质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形成了“一县一业”新发展格局,共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个,累计培育“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19个。

纵深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实施“三链同构”,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大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加强科技研发,加快装备更新,做大做强品牌。现如今,辖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家。

着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完善组织架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形成了区、乡(镇、办)、村三级监管网络。截至目前,在全区30家企业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成追溯点12个,其中可视化追溯点11个,建立追溯品牌建设管理新模式托管种植企业4家,实现了生产经营主体可以自行打印农产品检验电子合格证,切实提高了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能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逐浪高。开发区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谱写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王金勇 通讯员 施民法 刘永广 文/图)

2021-12-31 1 1 濮阳日报 c92536.html 1 “农”字牌扮靓乡村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