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振涛 通讯员 张敬勇 孔凡云 文/图
越是关键时刻,党员表率越能得到彰显;越是危难关头,战斗堡垒越能得到体现。
“合力调配工作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不打折扣,统筹推进、不留死角,确保各项指令百分之百贯彻执行”“各村要做到人员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精准有效管控,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连日来,面对全国疫情呈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濮阳工业园区各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紧锣密鼓,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实地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把好疫情防控关;广大干部群众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打头阵、上一线,以最快速度、最果断行动、最灵敏研判,充分释放红色动能,全力当好守门人,坚决捍卫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目前,全区科学组织,精准防控,快速处置,实现了零接触、零感染的目标,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表彰。
应急指挥领导体系高效运作
工业园区疫情防控突出党建引领,继续坚持党旗飘起来、支部冲起来、党员挺起来、党徽戴起来、先锋岗立起来、红马甲穿起来“六起来”做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值班值守的同时,吸纳退伍军人、在家大学生、村内热心人士参与,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园区指挥部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工作专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全区上下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措施得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保持高度警醒。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决防止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厌战情绪,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扛稳扛牢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严防疫情输入。
始终临战状态。区、办、村三级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在岗,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转到应急状态。
强化源头管控。统筹做好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扎紧扎牢“四个口袋”,严防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疫情输入传播。
强化督导检查。加大对“双节”期间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督导检查力度,认真查找防控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
突出“六个起来”实现“六个全覆盖”
越是重要关口越见精神品质,越是关键时刻越看担当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工业园区机构不撤销、规格不降低、思想不放松、力量不减弱、工作不松劲,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持续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措施,坚持实行“零报告”“日报告”“双报告”制度,加强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返濮人员排查管控,严格“7+7+2”“14+7+2”等措施的落实,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强化企业防控,加强商超、市场、饭店、学校、寺庙等重点场所管理,开展冷链食品综合整治,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此基础上,工业园区昌湖办坚持“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组织”,以“六个起来”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当先锋作表率,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战场,以“六个全覆盖”为抓手积极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起强大合力。
组织保障全覆盖。昌湖办领导小组建立了“日调度”工作制度,坚持每天分析研判,安排布置工作和协调解决问题。23个村全部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出入登记审验、上门问询查验、环境卫生消杀、利民便民服务四支队伍。切实加强应急值班,白天机关干部全员在岗,夜间保留20人应急值班备勤,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
村(社区)管理全覆盖。23个村、2个社区全部设立入村检查点,每村(社区)只留一个出入口,制作了疫情防控“四码”版面(健康码、行程码、疫苗接种码、宣传码),完善登记簿,配备消毒液、体温枪等,发放了棉被、大衣,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定人定岗。对入村(社区)人员、车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落实“三查一验”,进行扫码登记(健康码、行程码、疫苗接种码)、测量体温、查验核酸检测结果。
摸排管控全覆盖。把排查和大数据核查贯穿疫情防控全过程,对人员流动实行备案管理和日报告。利用9号、10号两天时间,结合公安户籍,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对各村人口全部进行了排查登记。各村目前常住人数、村外市内常住人数、外省市居住人数、外地返濮入濮人数、境外人数全部澄清,对各类人员管控有了针对和预判。目前,23个村总人数39828人,其中常住市域内人数36038人,在外省市3491人,国外人数299人;春节期间市外计划返濮人数1110人;市外户籍计划留濮人数59人,计划返乡节后返濮人数27人。对近期返濮入濮人员,全部按照要求落实管控措施,1月份以来,集中医学观察5人。1月1日以来,大数据协查732人,同时配合区直有关部门关停娱乐、洗浴等场所25个。
宣传引导全覆盖。利用干部夜校,以“大比武”形式,对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村干部进行了疫情防控知识测试,提高了办、村两级干部落实管控措施的能力。在各村利用广播、宣传单、横幅、版面、微信等形式加大科普宣传,办事处成立了广播站,专人每天从早到晚轮番播放防控知识,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倡导群众婚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禁止举办所有大型集会、庙会等活动。为鼓励外出群众不返乡,集中3天时间,给1981户群众发放了“四件套”(口罩、消毒剂、体温计、致返乡人员一封信)。全面推广“濮阳防疫码”登记、“核酸采样信息与登记”,登记率在全市领先。
消毒消杀全覆盖。制定消杀制度,小村指定4人,大村指定6至8人,每天上午7点到10点,下午4点到6点分两次对辖区内主街道、进村道路、坑塘、胡同、垃圾收集点等进行全面集中消杀,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家庭及周边进行强化消杀。
督促检查全覆盖。各班子成员分包到村,并每天入村督促指导防疫工作,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街道纪工委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监督执纪,对积极担当作为的人员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通过“正向激励、反向问责”,充分调动全办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关口前移织密织细防护网
坚持提前报备。实行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濮人员提前3天向所在村(社区)、单位报备制度,查验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如实向村(社区)、单位报告个人行程。
严格细致排查。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执行“15123”排查机制,12月份共接收43批次192人。7月30日以来,共接收325批1762人次,已全部清零,核查率100%,做到了当日清零,事不过夜,四个查清(查清人数、人头、位置、管控措施)。
严加管控重点人员。对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濮人员实行点对点闭环式管理,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管控措施,今年共管控境外入(返)濮人员131人、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濮人员5人、次密接人员3人、时空伴随人员24人、绿码变红码1人。目前集中隔离管控3人,居家隔离3人。
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完成疫苗接种68653针剂,其中,12岁以上人群两针剂接种27771人55542针剂,加强针接种8911针剂,3至11岁青少年儿童第二针接种2100人。园区机关单位703人中到期应接已接300人。
加密加严核酸抽检。到各企业、村随机核酸抽检1202人次,截至目前已累计核酸检测35287人次,有效建立了疫情防护屏障。
扎实做好双节期间疫情防控
重点抓好企业防控。要严格企业出入人员登记管理,从严落实扫码测温出入等制度。重点排查管控企业入濮返濮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双报告”、零报告制度,防止和减少外来疫情风险输入。重点管控企业物流人员、物业服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从严从细织密企业疫情防护网。
减少人员聚集。要严格按照“不办、少办、小办”的原则,减少节假日期间各种形式的会议、演出、年会、团拜会等人员聚集性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持续加大核酸检测频次。重点做好国内疫情发生地返回人员、跨省流动人员及其他涉疫人员核酸检测工作。加密冷链物流、村卫生室、集中隔离点、学校、企业、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从业服务人员和环境的核酸检测频次,确保万无一失。
加强村卫生室监管。各村卫生室(诊所)、药店不得接诊发热病人、暂停退烧药销售,对购买抗生素、止咳类等药物顾客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发现有发烧人员要劝告到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接受诊治。
严格村(社区)查验。村(社区)疫情防控查验点要严格查验“豫事办”健康码、疫苗接种码、行程码。落实“五包一”制度,严禁境外和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濮人员等重点人群漏管失防。
严格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加强市场终端检查,对辖区内涉进口冷链食品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大检查频次,严厉处罚,严格管控。
加强重点机构(场所)防控。加强集中隔离点监管,严防交叉感染发生。加强学校疫情防控,确保学校安全。加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KTV、网吧、棋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落实查码(“豫事办”健康码、疫苗接种码、行程码)、测温、规范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防控措施要求。
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有序开展加强针接种,做到“应接尽接”,进一步构建免疫屏障。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无疫小区”建设,引导群众支持配合防疫工作,夯实群防群控坚实基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工业园区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为工业园区群众筑起牢固屏障。”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刘普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