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樊欣欣) 记者自近日召开的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围绕“守底线、固成果、促衔接”目标,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不放松、力度不降低、政策不断档,确保实现问题整改动态清零,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推动全市巩固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聚焦三类重点。在重点地区方面,夯实3个摘帽县、638个退出村脱贫成果,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提升脱贫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较差的非脱贫村水平,对全市2341个非脱贫村因村制宜做好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促进均衡发展。在重点人群方面,对全市31.6万脱贫人口,坚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因人因户精准帮扶,落实落细政策措施,限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在重点问题方面,狠抓“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不放松,确保脱贫人口年度收入增幅高于农村人口,监测对象年度收入比纳入前有明显增长。
健全五项机制。健全“四个不摘”机制,保持帮扶政策稳定,切实保障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根据“三类人群”风险类型、发展需求等因素,精准施策,消除风险;健全常态化问题整改机制,以问题整改补短板、守底线、促提升;健全“防贫保险”机制,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健全激发内生动力机制,鼓励群众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打好四场硬仗。打好培育特色产业硬仗,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打好促进稳定就业硬仗,确保年度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低于11.7万人;打好深化金融帮扶硬仗,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提供小额信贷支持,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打好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硬仗,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
开展七大行动。开展好巩固健康帮扶成果行动、巩固医疗保障成果行动、巩固助残帮扶成果行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行动、巩固农村住房安全成果行动、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行动、巩固兜底保障成果行动,进一步提高政策保障水平,巩固脱贫成效。
(下转第二版)